尼堪的清軍騎兵以及小丘後殺出的明軍立刻便混戰在了當場,登時便難解難分起來。而遠處,大隊的清軍則還在屯齊的率領下向著已經開始逐漸完成合圍的明軍疾行趕來。
“殺!”
混戰中,一個明軍的白甲小將一槍便刺向護衛著尼堪側翼的程尼。
程尼之父瓜爾佳勞薩早在努爾哈赤時代就已經是噶喇依章京,也就是後世經過重組改編後的前鋒營統領,雖非真正的前峰營統領,但是其人能得此號在老奴的軍中亦是頗有威名。到了皇太極初登汗位未久,勞薩便坐上了議政大臣的位置。程尼擁有如今的地位雖然更多是承襲自他的父親,但是其人還遠不是後世那些一手提著煙槍、一手拎著鳥籠子的八旗子弟,清初的連年征戰使得其人的武藝亦是不可小覷。
白甲小將的騎槍一出,程尼立刻以手中的佩劍向外去撥。長久習練的武藝並沒有在這些年的********中徹底消磨乾淨,至少這拼死一搏的力道確實是將那根長槍撥了出去。
一擊未中,騎槍需要重新收回再行刺殺,而程尼則更是舊力已去,新力未生。不過轉瞬之後,雙方卻又重新戰成了團……
騎兵的混戰還在繼續看,每一刻都有人落下馬去,有時是明軍,有時則是清軍。而在更遠的地方,尚未完成合圍的明軍則已經與屯齊率領的清軍主力展開了交鋒。
指揮攔截清軍的明軍武將很清楚,此刻他既要堵住清軍的主力,防止其與尼堪所部騎兵匯合,另一方面則還要防止尼堪突圍,任務不可謂不重。然而,主帥之計已成,只要嚴守陣線防止兩路清軍合流,便是滔天大功,此刻他也自然不會不拼盡全力。
戰場的北部,明清兩軍在稍一接觸後便進入了更為激烈的混戰狀態,明軍要攔下清軍的腳步,而清軍則要援救他們的主帥,一個在滿清朝中位高權重的親王。此時此刻,兩軍的將士盡皆以著最直接的方式在戰場上廝殺,甚至已經開始無視彼此的陣型……
混戰還在繼續,但是在最核心的那片區域性戰場上,執行著誘敵和埋伏的那兩支明軍在合流後立刻便超越了尼堪所部的兵力,並且還在試圖配合著負責攔截清軍主力的那支大軍將其徹底圍死在裡面。
白甲的明軍小將與程尼之間的搏鬥還在繼續,一時間雙方卻還誰也奈何不了對方。而此時,明軍的主帥,西平王李定國則更是已經對上了清軍的主帥,敬謹親王尼堪!
王不見王,在象棋中如此,在政治上亦有此種說法,但是在戰場上卻從未主帥與主帥之間不能對決的說法。甚至武人之間以最純粹的個人武勇來一決勝負,比起什麼戰術、計謀之類的東西更為人所傾倒,甚至是癲狂。
尼堪一詞來源於滿語,是漢人的意思,在書寫上漢人與牛極為相似,大抵是滿人覺得漢人就是使用牛來耕作的農耕民族,這樣比較容易理解。
愛新覺羅尼堪,他之所以會有這麼一個名字,主要是因為他在長相上與漢人很像的緣故。只不過,作為努爾哈赤長子褚英的兒子,與明帝國有“七大恨”的愛新覺羅家的子弟,尼堪自小就很討厭這個名字。也正因為如此,他就更是要血腥的屠戮漢人以證明他野蠻的血統。
遼東戰場以及歷次破口的連戰連勝,入關之後面對各路明軍、流寇和義軍,他所在的滿洲八旗也是從無敗績,再加上多年來附逆之徒們的吹噓,使得尼堪早已忘記了渾河戰場上川軍與浙軍的勇烈,忘記了秦軍在兵敗如山倒的局面下是如何將皇太極的御營衛士嚇退,逼得皇太極親自拔刀應戰,更加遺忘了江陰那座小城是如何面對滿清大軍堅守了長達八十一天之久……
此時此刻,在明軍的計算下,尼堪被一向視之為手下敗將的大西軍團團包圍了起來,這個滿清的親貴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