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的南城門守軍軍侯,他對這座城池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樊城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了,曾經是荊州商業最繁華的這座城池也因為淪陷在曹軍之手長達一年多,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商業地位,大量商賈轉移去江夏。
儘管州治又重新返回襄陽,但樊城卻不可避免地開始衰落了,徹底淪為襄陽的附庸城。
這也是從戰略考慮,如果樊城太過於繁華,一旦曹軍再次南下,佔領了樊城,對荊州的打擊將會極其嚴重,淡化樊城的地位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變化最大的是人口減少,樊城最盛時曾有十六萬人口,但現在人口不足七萬,足足減少了一半多。
大街上摩肩接踵看不見了,大街上冷冷清清,酒館和商鋪雖然還開著,但明顯客人稀少,往日熱情的酒保正百無聊賴地坐在大門前聊天。
新任樊城縣令是劉璟的老熟人盧升,當年遊繳所的主簿,他曾一度出任陽新縣縣令,剛剛被任命為樊城縣縣令。
他跟隨在劉璟旁邊,對劉璟介紹道:“現在在樊城人口大約是五萬五千餘人,還會返回一部分,我估計會在七萬人左右,而且隨著襄陽的步入正軌,樊城也會慢慢再興盛起來,畢竟襄陽的商業還是要依靠樊城。
劉璟點了點頭,“樊城的商業雖然不能和過去相比,但還是需要,主要是同中原方面發展貿易,我希望在兩年後,樊城的人口恢復到十萬人,另外,我打算在漢水上修建一座大型襄樊浮橋,這樣大家就不再需要渡船,直接可以過江,我已經讓匠學考慮方案了,既要能行人,同時不影響行船,估計年底之前會動工吧!”
盧升大喜,“如果有浮橋,那樊城的復興就快了。”
劉璟笑而不語,樊城是不可能有太大發展,成為襄陽的居住區還差不多。
這時眾人來到一座小院前,遠門緊鎖著,門上落滿了灰塵,劉璟望著這座小院,這裡曾是他的第一個家,後來是蒙叔的住處,自從三年前蒙叔病逝後,這座小院便空置了。
劉璟凝視院門良久,他心中嘆了口氣,沒有進這座小院,催馬繼續視察樊城。
就在這時,身後一名親兵飛奔而來,老遠大喊道:“州牧,有要事稟報。”
“什麼事?”劉璟停住了戰馬。
“啟稟州牧,江東使者到來,現在人已到碼頭,徐長史請州牧儘快返回。”
儘管張紘和荊州打交道已有十幾年時間,但他這還是第一次來襄陽,這一次他和魯肅得到了隆重的接待,軍師賈詡和長史徐庶帶著十幾名官員親自來碼頭迎接。
魯肅是中間人,他向張紘一一介紹賈詡和徐庶,張紘呵呵拱拱手笑道:“早就久仰兩位大名,今日才得一見,張紘足慰平生。”
事實上,賈詡的名聲要比徐庶大得多,但張紘很聰明,他此時絕不能厚此薄彼,要對徐庶一樣的尊重,而且他談笑風聲,極有親和力,比起魯肅的嚴肅,又更讓人感到一種輕鬆愉快。
這也是孫權把他派來的原因之一,不僅是他的地位比魯肅高,魯肅只是來摸底,而在談判的最關鍵時刻,還是需要張紘出馬。
眾人將張紘和魯肅迎進了襄陽城,寬闊華麗馬車行走在平坦的貴賓道上,後面有軍隊護衛,氣勢頗為壯觀,兩側的庶民道上,不斷有普通民眾躬身向車隊行禮,態度十分恭敬。
張紘點點頭讚道:“我看城池寬闊還是其次,襄陽民眾知書達理,懂得長幼尊卑,民興才能國盛,這才是荊州興盛的基礎,相比之下,江東略顯不足,還須奮起直追啊!”
徐庶笑道:“張長史太謙虛了。”
車隊很快到了荊州軍政官署,也就是原來的州衙,一組氣勢恢宏的建築群頓時出現在眾人眼前,連魯肅也是第一次荊州,他頓時有些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