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如城中學
鬱風以4分之差,未能考取縣中;然而以他的分數,不管是讀哪一所二類高中,都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他填報中考志願的時候,從未與家人商量過,在二類高中這一欄中,填寫的是如城中學。
如城中學?沒聽說過啊!
其實,這如城鎮在三阿縣的分量是很重的,是縣城所在的鎮;而這如城中學是一所三類高中,只招收城裡的學生,風氣一向很差。
在三阿縣,除了如雷貫耳的縣中外,另有三所二類高中。至於那幾所三類高中,就沒人關注了。上三類高中,基本上就是混個高中文憑而已。
鬱風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娃怎麼會報考如城中學呢?這都是託望直港初級中學白校長的“福”。
這幾年的高考,如城中學年年都是掛鴨蛋,校長李墨石的面子很是掛不住(嚴格意義上來講,如城中學每年還是有不少的學生考上大學的。因為如城中學每年都會開設一個文科班與理科班的復讀班,招收全縣高考的落榜生。帶復讀班的老師都是學校的資深教師,學生又全都是回鍋的,故而這兩個班的升學率還是很可觀的)。其實,如城中學還是有很多優勢的。除了縣中,它是唯一位於縣城的高中;師資力量也是不錯的。唯一欠缺的就是優質的生源。如城中學的招生物件是城鎮戶口的考生,而城裡的學生出路較多,故而其生源質量尚不如另外的幾所三類高中。要想在升學率上有所突破,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提高生源的質量。
李墨石找到縣教育局,提出如城中學今年要開設兩個農村班,這兩個班的學生在二類高中的批次中錄取。
李墨石在三阿縣的教育界是老資格了,他去找教育局就是一句話的事。
一直以來,如城中學就是這麼一所不入流的三類高中,壓根兒就沒有人認可。不要說是放在二類高中的批次中錄取,就是放在縣中的批次,沒有學生報考,也是白搭。為此,李墨石邀請三阿縣各所初級中學的校長在三阿大酒店擺了幾桌。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更為主要的是李墨石的面子是要給的。在填報中考志願的時候,各所學校都宣傳瞭如城中學。不過,宣傳的力度大不一樣:有的學校是一帶而過,有的學校則是大力宣傳。這其中,望直港初級中學宣傳得最為賣力。說這如城中學的師資力量是如何的雄厚,教學設施是如何的完善。簡直就是第二個縣中。今年破例專門招收兩個農村班的學生,真的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望直港初級中學之所以如此的賣力,更多的是因為李墨石是白校長的恩師。
小孩子好哄,家長就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了。儘管鬱風的父親鬱德勤只上過三年的小學,沒有多少文化,但是他明白得很這個如城中學是不能去的,得去讀真正的二類高中。可他一個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能有什麼辦法呢?他所認識的人跟他一樣,全都是一些農民。
鬱德勤在腦子裡將他所認識的人一一地過了一遍。其實,也沒什麼好盤算的,這些人在他的腦子裡一出現,立刻就是一個否定的答案。就在他一籌莫展之時,突然想到了某個人,這個人也許能夠幫上忙;除他之外,再也沒有能夠幫上忙的人了。
這個人就是鬱德勤的表弟馬義俊。馬義俊是城郊鄉金陽小學的一名教師。這城郊鄉就有一所高階中學正是三阿縣的三所二類高階中學之一。也不知馬義俊有沒有這個能耐,好歹人家是教育系統裡的人。
其實,馬義俊與鬱德勤沒有一丁點的血緣關係。鬱德勤的親二姑死於難產,不久之後,丟下來的那個孩子也夭折了。至此,鬱家一點念想也沒有了,只有無盡的悲傷。很快,鬱德勤的二姑父就再婚了。為免觸景生情,鬱家決定不再跟馬家來往。新婚夫婦連夜來到鬱家作了一次誠懇的長談。就這樣,兩家的交往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