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你剛才經歷超重,一點難受的表情都沒有。”
張天點點頭:“算是吧。”
“哇哦……”兩人大為驚奇,“我就說嘛,磁力境上太空,必定是未來載人航天的重點之一。”
“看來國家早已經有規劃了。”
“呃……我們這樣問,有沒有涉密?”
張天道:“只要我能回答的,你們可以大膽的聽。”
“那就好。”
繞行地球這幾圈,需要花上一兩天時間。
這些過程,既是驗證飛船的各種引數,也是檢驗宇航員的適應能力。
前期的試驗性飛船,都需要利用好每一艘航天器,以儘可能做更多的實驗,收集資料。
航天是張天熟悉的領域,在此期間,張天順便給宇航員和地面控制中心一些指導性意見。
很多航天的細節,需要長時間的使用,才能夠總結出來。
例如金屬在太空環境下,極容易發生“冷焊”現象。
不需要任何外力,兩塊金屬僅僅是接觸的時間一長,就會自然緊密結合在一起。
初期的航天器對這種現象沒有足夠的瞭解,還發生過很多故障。
例如航天器無法分離,太陽能板無法展開等等。
類似的問題,只要是遇到了,張天就隨口指出來。
聽得兩名航天員和地面控制中心驚奇不已。
這些知識,很多都是在實驗室裡試驗不出來的。
必須是靠大量太空飛行經驗,航天器經歷過長時間的磨損,才會發現。
甚至有可能需要用人命才能試驗出來。
這些小知識點,對張天而言不值一提。
張天在考慮,什麼時候找個恰當的時機,將自己從九重天上面帶來的航天資料,複製一份給他們。
雖然公開的資料沒有最先進的飛船製造方案,但原來時空的公開資料,對這個時代也足夠先進了。
張天主要是想推動航天局,快點造出核動力飛船。
將來自己如果再想上太空,也會方便一些。
其實這個時代,已經有很多核動力火箭的概念方案。
什麼核熱火箭 (NtR)、核脈衝火箭 (Npp)、核電火箭 (NEp)、核光子火箭 (NpR)、核聚變火箭 (NFR)等一大堆。
只是工程問題實在太多,還未有成品研發出來。
只有等AI成熟之後,在AI的幫助下,成千上萬的工程細節才得以快速完善。
這些細節,若是人類一個一個地攻關,恐怕至少需要一兩百年。
光是材料問題,要突破就需要一些運氣。
很多先進的材料,例如石墨烯,都是偶然的情況下發現的。
但有了AI的輔助,就可以在成千上萬種材料中不斷組合,從中試驗出最先進的材料來。
AI之於人類,就像20世紀的電腦,是社會和科研上的加速器。
繞行了四圈之後。
開始脫離地球軌道,駛向月球了。
區遠行沉著操控飛船,道:“飛船經過近地點,利用引力彈弓最後一次加速,開始脫離地球軌道……”
隨著脫離地球軌道,地球在視野裡越來越小。
因為地球的引力大,月球引力小。
地月系統的引力平衡點,會更靠近月球這一邊。
隨著距離接近,月球越來越大,充斥著整個視野。
區遠行道:“奧德彪,地月系統的引力平衡點快抵達了,準備分離。”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