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1章 祭蝗神

見到災害不及時預防,趁蝗蟲未成勢之前捕殺。

反而在這裡祭拜,指望那虛無縹緲的蝗神收了他們的徒子徒孫。

那後果可想而知!

張天迅速讓AI查詢了一些蝗蟲的資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在後世,國內已經根治了蝗蟲災害。

偶爾看到蝗災的訊息,都是發生在非洲或者美洲等遙遠地域,都是當吃瓜新聞看的。

根本無法體會到蝗災有多可怕。

但有史記載,秦漢以來,及至明清,平均三兩年就會發生一次蝗災,規模有大有小。

最要命的是,蝗災發生的時間,往往是在四到九月之間,正是“百穀長養成熟之時”,危害極大。

每當有蝗災,往往就意味著饑荒、動亂、死亡。

很多時候,在史書上只留下短短的幾句話:

“連年旱、蝗,赤地數千裡。”

“是歲飢,人相食!”

但百姓也不是一開始就愚昧的,也想過無數種方法抗爭。

但是,最終都是無力迴天,只得屈服這種天災,將之神化。

漸漸的,大家蝗災與“修德”、“上天懲罰”聯絡在一起。

唐太宗時有吃蝗自責的故事,以示願意承擔失德之罪,莫連累百姓。

唐朝時的汴州刺史倪若水,曾公然拒絕御史滅蝗的指令。

並且還說:“蝗是天災,自宜修德。劉聰時除既不得,為害更深。”

意思是說:蝗災是天災,修德才是唯一辦法。前朝有個人叫劉聰,也曾經嘗試除滅蝗蟲,結果就招致了更大的災難!

連皇帝、大臣都是這種思想,底層老百姓就更不用說了。

看到這裡,張天不禁頭疼。

若是百姓能夠解放思想,趁現在未成災,全力捕殺。

雖然不能徹底消滅蝗蟲,但至少也可以保住一部分糧食。

現在只顧拜神求上天幫忙的,跟等死沒什麼區別。

就在此時,蝗神廟前的小高臺,一位身著儒服、年約五十的中年人走了上去。

手裡拿著一卷紙,開始高聲念道:

“夔州舉人王守田,受百姓所託,祭告上天……”

唸了這一句,看了周圍一眼。

周圍百姓頓時安靜一片,肅容以待。

舉人王守田滿意地微微點頭,繼續念道:

“伏惟神明,錫福兆民,庇佑農耕,驅除螟螣。今日神蟲,滿布田野,食我黍稷,剝我倉癝。”

“民以食為天,神蟲降凡,民眾惶恐,寢食難安,不知失德於何處。”

“吾誠祈神,紆尊降貴,收蝗子孫,勿害庶民。田園失色,百姓焦心,神明豈忍視之乎?”

“吾等民眾,頂禮膜拜,感念神恩,救民水火。願神威臨,恢復田園,重現生機。”

“吾等虔誠,神明鑑之,蝗災退去,百姓安寧。自當奉上三牲瓜果,祭拜上神。”

“願神明庇佑,世間安定,永無蝗災。虔誠祈願,神明垂憐,蒼天有眼,庇佑世間……”

王舉人抑揚頓挫唸了一通,百姓更加虔誠,不得不覺跪了下來。

越是如此,張天越是頭大。

祭文唸完了以後,放到小高臺上燒成灰,隨風散去。

然後奉上祭品,又在那“人腳蝗頭”的神像前點了許多香火。

百姓紛紛向王舉人道:“多謝舉人老爺。”

“王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有他有跟神打招呼,今年蝗災應該能度過了。”

“不錯,若是舉人老爺寫祭文都不管用,咱們這些泥腿子,那就更沒辦法了……”

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