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8部分

那一套,相對初生的大中華帝國來說,英國擁有巨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巨大的海洋運輸能力和巨大的海外殖民地。對關係到兩國經貿往來方面的談話中,英國人竭力地想要維持現狀,卻又竭力地想把擁有強大戰爭潛力的中國拉上自己的戰車,為將來的歐洲大戰流血。

在1907年,歐洲局勢所呈現出來的劍拔弩張,已經讓所有的政治家相信,不久將會有一場決定性的戰爭在歐洲爆發。

龍劍銘的意圖經過唐紹儀轉述出來後,並沒有引起英國政府的積極反映。在世界貿易體系裡,英國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在中國去主張什麼世界經濟一體化、商貿關係對等化的主張面前,他們暗中嗤之以鼻。因為,中國人的主張會逐漸削弱英國在目前的優勢地位!

中英最高層的會談,頗有點不歡而散的味道。

1907年6月18日,在其他42國代表懷著各自的心思等待了兩天後,中英兩國的代表才到達荷蘭海牙,進入國際會議的會場。此時,長達四個月的第二次海牙國際會議才正式召開。

政治家總是說:真正的政治決定是在會議桌下做出的。

法國新任總理喬治·克列孟梭搶在了美國和德國人之前會晤了中國皇帝。沒有其他的辦法,總理放棄了聽英國人講話的權利,趁這個機會會見同樣不想聽廢話的中國皇帝。

龍劍銘非常樂意會見這位法國總理,就在這位法國總理就職幾天後,他就在正式的場合宣稱他的政府的政策就是戰爭!對德國的復仇戰爭!於1870年步入政治的克列孟梭是社會黨人,在擔任上屆政府內政部長的時候就以主戰而聞名。龍劍銘知道,自己與英國人的分歧可以透過主戰的法國人來糅合。

事實上,在對待可以預見的戰爭問題上,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的立場並不一樣。

英國人與德國人的糾紛主要在國際貿易和海外殖民地上,而英國依仗著強大的海軍佔據了處理這些問題的絕對主動權。在破壞中德美三國聯盟、在處理摩洛哥危機、在南非布林戰爭中,英國都取得了勝利。與德國開戰,在英國人看來是遙遠的,是能夠避免則儘量避免的,他們不想因為盟友法國的關係而主動去承擔戰爭。

法國則和英國完全不同。

它和德國是死敵!阿爾薩斯和洛林還在德國人手裡,德國人還在圖謀摩洛哥,德國還在企圖破壞法俄的同盟關係。領土之爭在工業充分發展的經濟形勢下,讓法國人對失去的阿爾薩斯的煤和鋼鐵更加耿耿於懷。而德國人要打破英國人的海上優勢,則需要一個良好的海岸,法國海岸無疑是德國的首選目標。法國人始終牢記著:德國皇簾是在凡爾賽鏡宮加冕的!因此,一個德雷福斯上尉作了這種記憶的犧牲品。(注:法國軍官德雷福斯上尉被上級無端懷疑是德國間諜而被當眾沒收軍刀,判處徒刑。這一案件深遠地影響了法德關係和法國民眾的仇德情緒。後來,德雷福斯在現任總理克列孟梭的爭取和積極辯護下被確認無罪。但是法德關係因此達到了不可收拾地地步。)

從更遠的歷史淵源來說,法國和德國是世仇!追溯到公元十世紀中期。在歐洲出現的查理曼法蘭克帝國崩潰後,帝國分裂成了三部分,西法蘭克,中法蘭克和東法蘭克。西法蘭克就是今天的法蘭西,東法蘭克是傳統的德語地區,成為今天的德意志帝國以及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中法蘭克(勃艮第)則成為德法兩國千年來爭奪戰爭的根源。直到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德國南部幾個邦脫離法國控制,至1871年德國宣佈完成統一,德意志帝國成立。

因此,法國是積極在尋求以戰爭的手段來解決千年存在的德法問題,最起碼是要收回在普法戰爭中失去的兩個省。這種情緒,在綽號為“老虎”的克列孟梭政府表現的尤其的激烈。

法國和英國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