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不可隨意加徵稅費啊。如今市場繁華,這是好事。如果朝廷因為缺錢,就隨意打破自己訂立的稅法規矩,向百姓商人徵錢,那樣做,無亦於殺雞取卵,涸澤而漁,這非長遠之策。”
“朕知道,文遠也跟我說過幾次,朝廷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什麼市場繁榮了,朝廷的稅賦才能增收,這些我都知道,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眼看著北方局勢這麼緊張,朝廷不得不加緊北方的防禦建設,但這些要錢。要移民實邊,開墾屯田,這也要錢。處處都要錢,朕也變不出錢來了。”
馬周也沒有辦法了。
“陛下,只能量入為出,按照朝廷的收支,來決定開支預算。把一些不必要,不是非常緊要的開支壓縮、削減、甚至是取消。對其它各項開支,也要該減的減該削的削。”
“暫時只能這樣了。不過這非長久之策,李超之前提出的兩稅法,要儘快推行下去,今年夏就要先把上半年的戶稅地稅徵上來。這筆稅錢要是徵上來了,能緩解不少財政空缺。”李超提出來的兩稅新法,是朝廷租庸調正稅的補充稅法。
簡單點說,租庸調,就是按丁收稅。不管你幾戶,不管你田地多少財產幾何,一個成丁就收一份稅。
如果均田制能夠保證,那麼這個稅法倒是相對公平的,也不算重。但另一方面來講,制訂這個稅法的時候,其實就是偏視袒了那些權貴富人們。因為他們錢財田地再多,也一樣只是按丁收稅。
而現在李超推出兩稅法做為補充,則在丁稅之外,還要按戶租戶稅,戶按等徵稅,等於是每個人都加了一筆稅,窮人加的少點,富人加的多點。
這個稅,對富人來說負擔其實不大。
但地稅就不同了。
因為李超的地稅是按田地來徵稅的,而且這個稅完全只按田畝數量徵收,且不計上限。田地越多,徵的地稅越多,不論官員還是貴族,都不能免除這個稅。
對於朝廷來說,這個稅才是真正的大頭。
天下有多少田,就能徵收上來多少稅,這個稅地方上還是無法欺騙到朝廷中央的,因為多少田地,都會隨著這次人口普查調查的一清二楚。
到時朝廷只要按著官方的登記數,來核對地方上交納的地稅就好了。
李世民現在很需要這筆兩稅補充。
如果能把兩稅都徵上來,按官方預計,這甚至會超過正稅的收入。
結束議事,李世民回到寢殿。
“父皇,母后的氣疾又犯了。”
聽到太子的話,李世民緊張起來,“宣御醫了沒有?”
“御醫來看過了,開了藥,可沒什麼大作用。喝了佛粥後安穩了一點,現在已經睡了。”
“我去看看。”
“母后剛睡,父皇還是別去打擾了。”
李世民抬腳,又停下,轉身回來坐下。
長孫皇后有氣疾,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每年春的時候,氣疾便越發的嚴重,經常說一句話,要喘息好幾次。嚴重的時候,不但氣喘嚴重,而且還會咳血。
雖然宮中御醫無數,可卻從來沒有一個人有良方能醫治好皇后的病,頂多只是治標不治本。
父子倆坐在那裡,嘆氣好一會。
皇后生病了,臥病休息,也就沒法給爺倆做飯了。平時,皇后經常會親自動手,為皇帝做飯,太子在宮裡的時候,也是一起吃的。
等了許久,今天的御膳才傳上來。
因為飯菜不是皇后親自做的,御膳從御膳房裡傳過來前,還要先經過專人嘗菜試毒。
等菜送到皇帝和太子面前時,已經涼了。
宮人把菜從食盒裡一道道取出來,準備再熱。
以往也是如此,天太冷,菜試過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