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張超在登基的時候,是先繼天子之位,再繼皇帝之位。
是兩個儀式,天子,上天之子,上天在人間的代理人,而皇帝,相當於世俗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中原天子和皇帝兩個頭銜都在一起,其實代表的是兩個身份。
現在張超用天子的這個身份來給克洛維加冕,就體現出了很微妙的意思。
如果用大華朝廷的解釋,天子,上天之子,這天當然是只有一個的。不管他是中原的上天,還是他美洲澳洲非洲歐洲等地,那都是一個天。所以理論上來講,用這個天子的體系,其實可以把整個世界都套進去。
這麼一來,大華皇帝身為天子,那當然就是整個世界的天子。張超身為天子,自然有資格為這天下的法蘭克國王加冕為皇帝。
因此,克洛維加冕後成為皇帝,聽著與張超身份相當,但實際上,在朝廷的這套解釋下,克洛維還是要比張超低上一級的。張超不僅是皇帝,還是天子。
關於這些,克洛維也不懂,就算知道了也不在意。
羅馬皇帝更是早就神化了,成為了神。阿伯位人的哈里發,也稱為真主的繼承人。而以前波斯皇帝稱為萬王之王,不管這些皇帝們怎麼自稱,本質又不會變。
大華皇帝要自稱上天之子,也不稀奇。
反正他加冕後,就從國王變成皇帝,法蘭克也從王國變成帝國。從此以後,法蘭克不再是羅馬的一部份,他也不再是羅馬皇帝的封臣。而且就算是張超為他加冕,他以後也不是張超的臣子。
他和張超的關係是兄弟,是盟友,兩國之間是盟國。至於大華是盟主,那又如何。
房玄齡站在一邊,看著張超和克洛維兩人那副深情的樣子,都不由的想笑出聲。
可心頭卻又很沉重。
大唐貞觀之時,也是在張超的主導之下,有了三皇同盟。但是那個時候,其實就算是皇帝李世民,對於遙遠的中亞與歐洲的局勢,也並不是很關心。
若不是張超一意堅持,說不定皇帝根本不會把遙遠的大夏、河中、西海、甚至是信度等地劃入大華的疆界,派出軍隊去進駐,甚至是分封諸侯去開拓經營。
而如今信度洋上,波斯灣裡,地中海上,也不會到處都是懸掛著大華旗幟的華人海商了。
若不是這些策略,大方也不可能在西方有如今這樣大的影響力。
現在不但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都爭相向大華借款,甚至是拿關稅和租界來借錢,爭相討好大華。連法蘭克王國,都主動的來皈依儒教,請大華天子為他加冕。
這些影響力,帶來的是巨大的收益,這不純是面子,而是實實在在,看的見摸的著的收益。
龐大的外貿體系,是巨大的利潤,更別說如今插手西方局勢,而帶回來的鉅額軍貿訂單,還有那一筆筆的借款帶來的高額利息。
大華現在從這些國家身上,正在源源不斷的吸著血供應著自己。
法蘭克國王成為了法蘭克皇帝,成了大華皇帝的結義兄弟,成了大華帝國的盟國,也成為了貿易伙伴。
如果拋去政治角度來說,那麼這一次的結盟,也是為大華帶來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市場。
一個新的市場,一個即將開發的新市場,一個為大華帶來更多利益的新市場。
從貞觀之初剛開始放開海貿,從那時開始放開工商,到如今,已經走過了二十個年頭。
中原之地,不論是白髮蒼蒼的老人,還或者是那些學堂的年輕學生,又或是工廠作坊裡的工人,又或是跑南闖北的商人,再或朝堂的諸公,其實現在誰都已經有了一個共識,那就是改革開放讓大家富了,讓大家解決了溫飽,讓朝廷強盛了。
民富國強。
這一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