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臨朝視事。”
聽說皇帝願意回來,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倒更高興些。眼下這個時候,再繼續讓太子監國,還不知道又要發生什麼事情。
本來,皇帝還這麼年輕,不到四十,怎麼能急著把國朝重擔交給才十八的太子殿下呢。
“玄齡、輔相,馬周離去後尚書令空缺,你們覺得應當用誰為新尚書令?”
“臣舉薦宇文士及!”房玄齡道。
長孫無忌附議。
“二位愛卿覺得魏徵不合適嗎?”李世民問。在這次事件中,魏徵雖然與李超是親家,但魏徵卻一直反對馬周等人,這讓李世民很滿意。他原本是想讓魏徵來出任尚書令的,卻沒料到兩位宰相都提議宇文士及。
“魏相國,適合規諫。”房玄齡說道。
其實他認為魏徵這人其實有些古板,而且對於行政這一塊,並不擅長。
李世民打消了自己原來的想法,“那就以宇文士及接任尚書令一職,朝廷空缺的各個宰輔相位,你們也多舉薦一下合適人選,朝廷儘快填補這些空位。”
武成殿。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出了長樂宮,就直接往紫微宮武成殿過來。
這座貞觀殿一側的宮殿,被一隊隊精銳的羽林衛禁軍把守著,隔絕了內外。
王承恩出示了皇帝的手詔和印信,羽林衛禁軍將領才撤去了禁軍,收兵離開。
“殿下!”
長孫無忌進入殿中,發現承乾在寫字,太子妃在一邊研墨,並沒有想象中的頹廢景象,太子更沒有瘋。
“國舅怎麼來了?”
承乾抬起頭,先看到進來的長孫無忌,再看到王承恩和房玄齡。
他放下筆,站在那裡。
“父皇讓你們來的嗎?可是要來宣讀廢太子詔書?”
長孫無忌先向承乾行了一禮。
“陛下已經將外面的羽林軍撤走了,今天是端午。陛下讓殿下準備一下,稍後隨陛下往宮外御河觀看划龍舟比賽。”
“不是來宣讀廢太子詔書的?”承乾驚訝。
房玄齡笑著道,“殿下多想了,陛下怎麼可能廢除殿下呢。如今陛下已經重新回朝視事,以後殿下有更多時間學習了,倒不用那麼辛苦的監國攝政。”
承乾明白的點頭。
“這些天,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言難盡啊。”
長孫無忌撿著緊要的說了一遍。
承乾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他想不到,皇帝會把怒火轉嫁到馬周等大臣身上。
十二位宰輔或辭或貶。
他在朝中原來最倚仗的那些宰輔、大臣都被貶出京了。
“趙王呢,陛下沒有遷怒到他吧?”
“趙王還是七道巡撫,此事並沒有與他牽連。”
“殿下還是沐浴更衣吧,陛下一會要召見殿下。”
承乾長吐一口氣,“為何要這樣?”
“殿下,此事就這樣過去了,不要再提了。以後,安心在東宮讀書就好。”房玄齡勸道。
“對了,此前殿下透過的設立貴族議會和民議會的詔令,陛下沒有追回。還下詔正式頒授貴族們議員銜,並讓地方推行民議會議員,將作監還接了旨要在皇城建議會衙門。”
這算是讓承乾稍好受一點的訊息了。
灞上。
李超也第一時間知道了漢京的動靜。
端午節當天,皇帝攜太子在御河觀看了龍舟比賽,時隔許多天,皇帝和太子一同出現,也打破了京城最近各種各樣的謠言。
而同時,朝廷設立貴族議會和民議會的旨意也下來。
一道旨意很快從漢京送到長安灞上,太師、趙王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