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那就是孫老師聽說十三山這個事情之時(公閱關時聞),被救遼民已經達到六千人了(其人可六千),而且是王經略用水師接回來的(在晉檄通判吳士科以舟船泊筆架山迎之)。

因此,《明史》裡提到的,從十三山站脫困的絕大部分遼民(六千),都是王在晉用舟船救回來的,從而證實了,孫老師的那個餿主意,完全不起作用,而《明史》也撒了彌天大謊。

這可真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啊,茅同學巧言令色的想給他們家孫老師撈一票,可到最後不僅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反倒留下了罪證,讓孫老師吃了悶個虧,還證偽了《明史》,而王經略卻得以沉冤昭雪。

可以說茅同學這次弄巧成拙的說漏了嘴,不僅救了王經略,而且還把孫老師給賣了,真可謂鬼使神差,頗具傳奇色彩。當然,也不排除是《督師紀略》和《明史》合夥黑王經略黑過了頭,讓老天看不下去了,因此就安排了茅元儀這神來之筆,讓他揣著壞心卻辦了好事。

其實,王經略當冤大頭也就是在《明史》炮製出來以後。之前,尤其是在明朝,十三山這件事情一直都是定案,王同學對此也表達過很直白的義憤,就在孫老師先前那份牛X的檢查後面,王同學就附上了幾句*的批語,曰:

“晉接濟渡海收集覺華及前屯者甚眾,今閣臣坐視不救……向使經臣不易,十三山站之民,雖至今存可也。”'2'。

綜上所述,這十三山的水很深,而《明史》這一段也確實寫得太不地道了,看來閻會長和當年明月都沒有動筆寫還真是情有可原,相比之下金大俠就顯得太憨厚了,他老人家不知深淺的完全比照《明史》直接給翻了白話:

金大俠曰:“這時寧遠之北的十三山有敗卒難民十餘萬人,給清兵困住了不能出來。朝廷叫大學士孫承宗設法解救。袁崇煥申請由自己帶兵五千進駐寧遠作聲援。另派驍將到十三山去救回潰散了的部隊和難民。王在晉覺得這個軍事行動太冒險,不加採納。結果十餘萬敗卒難民都被清兵俘虜,只有六千人逃回。”'3'

總體來講,金大俠這段敘述,是基本比照了史文的,但“朝廷叫大學士孫承宗設法解救”這句是翻錯了,原文是“大學士孫承宗行邊”,這“行邊”的意思並不是專程來設法營救,其本意類似“視察”或“巡閱”。

其實,金大俠不過是一寫小說的,史料閱讀量極為有限,因此他根本沒有條件去實現使用多方史料來對證、求證,也就更談不上在考據之下去發現問題了,所以對於金大俠大家要多一些寬容和體量才好,畢竟他是外行,並且水平有限,而真正值得思考的是,有人知道了但卻不說,這其中所隱藏的就肯定不是水平問題了。

--------------------------------

'1'【《三朝遼事實錄》卷十大學士孫承宗奏:“大學士孫承宗奏:“臣以六月二十六日入關城……臣初與督臣象乾計欲以五千兵據寧遠,令義民望之以為歸,而督臣更欲發西虜之勁者三千,以為護……此崇煥議而臣與督臣更議之……而經臣謂當從覺華入大淩河,以舟船接之,歸是議也。獨覺華之千五百兵議在臣未至之先”】

'2'【《三朝遼事實錄》卷十一】

'3'【金庸著《袁崇煥評傳》】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四章 孫老師眼中的憤青

前文曾提到過袁崇煥初到遼東後就越級告黑狀這件事,此事可謂是驚動了黨中央(東林黨),而這一狀也確實對遼東形成了重要的影響,它引發了一系列的後續事件,比如王經略下課,孫老師接手,停了八里鋪重城,丟光了十三山義民,擴軍備戰、軍費激增,大修城池、臺堡,最終導致朝廷腰包被掏空等等。

再後來,又發生了許多事情,大都比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