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為了鼓舞士氣,有時也是為了自己逞能過癮。結果,由於他過於個人英雄主義,反倒讓其他將領和士兵覺得自己可有可無,哪裡還會有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司馬遷批評他&ldo;奮其私智&rdo;(只靠個人),&ldo;欲以力征&rdo;(只靠暴力),兩條都說到了點子上。
再說&ldo;婦人之仁&rdo;。
婦人之仁和匹夫之勇好像是矛盾的。其實項羽這個人原本就很矛盾。他的性格中,有勇敢的一面,也有怯懦的一面;有殘忍的一面,也有溫柔的一面。項羽自稱西楚霸王,事實上也夠野蠻霸道的。他性情暴烈,恃強沽勇,殺起人來一點都不手軟。會稽郡守殷通和他前世無仇後世無冤,而且還是打算和他們合夥起義反秦的,說殺就殺了。卿子冠軍宋義誇誇其談,其實是個蠢貨,雖然對項羽有點那個,畢竟並沒怎麼樣,也說殺就殺了。(宋義,故楚令尹,好言兵。他曾預言項梁失敗而不幸言中,只說明他有觀察能力,不能證明他有指揮能力。他當了統帥後,犯戰略錯誤還自以為是,又張貼佈告說&ldo;猛如虎,狠如狼,貪如羊,不聽話的,都斬首&rdo;,結果反被項羽所殺。)
還有懷王,一個半點用也沒有的&ldo;義帝&rdo;,項羽指東他不敢指西,項羽指南他不敢指北,要他搬家他就搬家,要他讓地他就讓地,又沒礙著項羽什麼,居然也派人把他謀殺了。最慘的是秦王朝的二十萬降兵,項羽居然在一個夜裡把他們全部擊殺坑埋。二十萬人哪!二話不說就殺了,項羽只怕連眼睛都沒有眨一下。
然而在鴻門宴上,面對劉邦,他卻下不了手。
是因為劉邦與他無冤無仇嗎?殷通也與他無冤無仇。是因為劉邦於他有恩有德嗎?劉邦先入鹹陽,已讓他恨得咬牙切齒。是因為不知利害關係嗎?范增已經說得非常清楚:劉邦&ldo;其志不在小&rdo;,又有&ldo;天子之氣&rdo;,實在是必欲去之的心腹之患。是沒有能力殺嗎?以項羽之武功,叫誰三更死,誰還能活到五更?何況劉邦名為項羽座上客,實為階下囚,裡裡外外都是項羽的人,連樊噲都對劉邦說現在人家是菜刀砧板,我們是雞鴨魚肉。是沒有機會下手嗎?機會多的是。至少在樊噲進帳護駕前,是沒有問題的。可任憑范增又是遞眼色,又是打暗號,項羽就是默然不應,終於讓劉邦這隻烤熟了的鴨子又飛了。氣得范增恨恨地罵道:&ldo;豎子不足與謀(這小子真不配和他謀事兒)!&rdo;
其實范增早已看透:&ldo;君王有不忍之心。&rdo;所謂&ldo;不忍之心&rdo;,也就是&ldo;婦人之仁&rdo;。
但,項羽不是很殘忍的嗎?怎麼又會&ldo;不忍&rdo;?
實際上,項羽表面上看很強硬,其實內心很脆弱。項羽是一個很愛面子的人。愛面子的人內心都很脆弱。惟其脆弱,才那麼愛面子。因為他受不了半點傷害,這才要拚命護住自己的面子。項羽的自刎烏江,很大程度上是出於面子的考慮:&ldo;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rdo;於是便留下了一句關於面子的名言:&ldo;無顏見江東父老。&rdo;為什麼無顏相見呢?除心中有愧外,還因為受不了那份憐憫。對於項羽這樣一個一生要強的人來說,憐憫即是傷害。因此他寧願去死。殺了自己,他的面子才挽得回來,他心裡也才好過一些。
項羽就是這樣一個內心衝突性格矛盾的人。說穿了,他其實是一個不幸被推向了戰場和屠場的孩子氣十足的行為藝術家。他並不多想殺人,卻不能不殺人;並不多想打仗,卻不能不打仗。因為除此以外他別無選擇。他不可能有別的活法,也沒有別的方式可以體現他的生存價值,完成他的行為藝術。他畢竟是透過殺人開始他的人生歷程的,也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