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天下大亂烽煙四起,更不難趁火打劫亂中奪權。劉邦便正是這樣的人。
劉邦的最後獲勝,並非沒有道理。
有句老話,叫&ldo;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rdo;。劉、項的得失,確實應該從人心上去考察。
那麼,他們兩個對人又怎麼樣呢?
大體上說,項羽關心人,劉邦信任人。
關心和信任原本都是可以得人心的。但問題在於,項羽關心人,關心不到點子上。劉邦信任人,卻是信任到極點。前面說過,陳平這個人,是有&ldo;盜嫂受金,反覆無常&rdo;之嫌疑的。至少他的收受賄賂是一個事實。然而劉邦只是找他談了一次話,便給予他高度的信任。劉邦問陳平:先生起先事魏,後來事楚,現在又跟寡人,難道一個忠實誠信的人會如此三心二意嗎?陳平回答說,不錯,我是先後事奉過魏王和楚王。但是,魏王不能用人,我只好投奔項王。項王又不能信任人,我只好又投奔大王。我是光著身子一文不名逃出來的,不接受別人的資助,就沒法生活。我的計謀,大王如果覺得可取,請予採用。如果一無可取,就請讓我下崗。別人送給我的錢全都沒動,我分文不少如數交公就是。劉邦一聽,便起身向陳平道歉,還委以陳平更大的官職。後來,陳平向劉邦建議用銀彈在項羽那邊行反間計,劉邦立即撥款黃金(銅)四萬斤,隨便陳平如何使用,也不用報銷(恣所為,不問其出入)。結果,陳平略施小計,果然弄得項羽疑心生暗鬼,對范增、鍾離眜等心腹之臣都失去了信任。
這就不僅是用人不疑,而且是豁達大度了,與項羽的小心眼兒正好相反。劉邦為人,確實大方。這種大方也許在他老媽加倍替他償還酒債時就已培養起來了,但更重要的應該說還是因為他&ldo;其志不在小&rdo;。他要攫取的,是整個天下,當然也就不會去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更不會去計較那幾個小錢。為了這一&ldo;遠大目標&rdo;,他也能忍。比方說,剋制自己的慾望。公元前206年,劉邦自武關入秦,進入鹹陽。面對&ldo;宮室、緯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rdo;,他不是沒動過心。樊噲勸他出宮,他連理都不理。這也不難理解。一個小地方來的痞兒,見到如此之多的奇珍異寶、如花似玉、金碧輝煌,哪有不眼花繚亂、心神恍惚的道理?只怕喉嚨裡都伸出手來了。但聽了張良一番逆耳忠言後,他毅然退出秦宮,還軍霸上,而且乾脆人情做到底,連秦人獻來犒勞軍士的牛羊酒食都不接受,說是我們自有軍糧,不忍心破費大家,弄得秦人喜不自禁,惟恐劉邦不能當秦王。劉邦這一手,幹得實在漂亮。比起後來項羽在鹹陽大肆掠奪殺人無數燒城三月,顯然更得人心。
劉邦能剋制慾望,也能控制情緒。公元前203年,韓信攻下齊國七十餘城,偌大一塊地方,都成了他的地盤。手上有這麼多本錢,韓信便想同劉邦講價。他派人送信給劉邦說,齊人偽詐多變,是個反覆之國,南邊又與楚國接壤。如果不立一個假王來鎮守,只怕形勢不定。當時,劉邦正被項羽的部隊團團圍在滎陽,太公和呂氏也都在項羽手裡,一肚子氣正沒地方發。一看使者來信,不免火從心底起,怒向膽邊生:王八蛋!老子困在這裡,天天等你來救,你他媽的卻要當個什麼假齊王!便破口大罵。張良和陳平心知這時得罪韓信不得,便暗中踹劉邦的腳。於是劉邦接著又罵:沒出息的東西!男子漢大丈夫,建功立業,平定諸侯,那就是真王了嘛,當的什麼假王!這樣一種隨機應變的功夫,項羽是沒有的。這樣一種剋制自己的能力,項羽也是沒有的。這事要擱在項羽身上,他肯定二話不說便立馬去殺人,而且非親手殺了韓信不可。
</br>
<style type="text/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