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看重的卻不是榮華富貴,而是英雄業績。也就是說,他更看重的不是結果(如此),而是過程(取代)。他不是要取代了以後怎麼樣,也沒想到取代了以後會怎麼樣,而只是要去取代。的確,對於一個真正的英雄來說,戰鬥本身是要比勝利更令人神往的。&ldo;馬思邊糙拳毛動,雕盼青雲睡眼開&rdo;,哪個英雄願在無所事事中消磨自己的一生呢?既然有事可幹,那就幹吧!別管是幹什麼,也別管幹了以後會怎麼樣!
這正是性情中人的思路和做派。
最能表現出項羽這一性格的,是他兵敗垓下之時。在這生死存亡的最後一刻,他惦記著的是什麼呢?是那位名叫虞的美人和那匹名叫騅的駿馬。這個有名的霸王別姬的故事是大家都熟知的:夜色已經深沉,四面都是楚歌,王的帳內點起了巨大的蠟燭,帳外燃起了通明的火把。我們的少年英雄飲盡杯中之酒,起身慷慨悲歌:&ldo;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rdo;這最後一句翻譯過來便是:小虞啊小虞啊,我可拿你怎麼辦啊!一個身經百戰的三軍統帥,一個威震天下的蓋世英雄,此刻痛心的不是他的功虧一簣,痛惜的不是他的功敗垂成,而是心愛的駿馬美人無從安排。他也不考慮怎樣才能轉敗為勝,轉危為安,不考慮怎樣才能衝出重圍,東山再起,可見他一開始就沒怎麼把那最後的勝利當回事。
勝利與否既然並不重要,則重要的便是戰鬥本身。在率領八百騎兵衝出重圍又在陰嶺迷失道路後,項羽毅然引兵東向,期與漢軍做最後一決。其時他的身邊,已只剩下二十八騎了。然而他的鬥志,卻也昂揚到了極點。於是項羽決定最後再扮一次酷。他對隨扈將士說,我自起兵以來,已經八年,身經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從來就沒有打敗過。這一回,大概是天要滅我了!那好,我就為諸位痛痛快快再打他一回。一定要打他個缺口,一定要斬他個將領,一定要砍倒他的旗幟,看看是我不會打仗,還是天要滅我。說完,大呼馳下,漢軍人馬望風披靡,敵將人頭紛紛落地。項羽笑了。他回過頭來得意地看著將士們說:&ldo;怎麼樣?&rdo;扈從將士一起拜倒在地,異口同聲地說:&ldo;如大王言。&rdo;
這就真是孩子氣得可以!誰都知道,垓下之戰,是楚漢相爭的最後一次戰役,也是決定最後勝負的關鍵一戰,是不折不扣的&ldo;決戰&rdo;。然而身為統帥的項羽,想到的卻不是決戰,而是快戰。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ldo;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rdo;。也就是說,痛痛快快打一仗,速戰速決,儘快了結。
的確,誠如王伯祥先生所言,快戰和決戰是不一樣的。決戰有勝負難分、一決雌雄的意思,也就是還有求勝的想法。快戰則只求痛快於一時,不過逞強示勇而已,完全不計後果。作為統帥,是應該取&ldo;決戰&rdo;呢,還是應該取&ldo;快戰&rdo;呢?當然是前者。因為&ldo;勝敗乃兵家常事&rdo;。戰場上的事,瞬息萬變,誰也不可能在開戰之時即穩操勝券,只有打起來再看。所以,即便兵臨城下,敵強我弱,危在旦夕,也不能輕易放棄勝利的希望。苟如此,則沒準真能殺開一條血路來。兵法有云:&ldo;置於死地而後生,陷於亡地而後存。&rdo;依此,則楚軍也仍有反敗為勝的可能。然而項羽似乎不想再打下去了。也許,打了七十多仗,他已經累了。也許,有這七十多戰的戰無不勝,他覺得已經夠本了。是啊,他原本沒把那天下王位太當回事。他只想能夠英武豪雄地痛快一生,也只想在退出戰場退出人生時有一個精彩的謝幕,能最後再痛快一回。
既然如此,那就讓他痛快吧!
劉邦就不會這麼傻。
與項羽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