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隆科多之罪,說白了就是&ldo;辜恩&rdo;。
雍正確實曾寄大希望於年、隆。他的希望,不僅是要年、隆二人盡力輔佐他,更是要樹立一種君臣關係的楷模。他很看重君臣之間的互相信任和互相體諒。有一次,在給年羹堯的信中,他特別提到,西寧軍事危急時,年羹堯擔心皇上看了奏摺,會&ldo;心煩驚駭&rdo;,便&ldo;委曲設法&rdo;,在報告戰況時&ldo;間以閒字&rdo;,既沖淡了火藥味,又不隱瞞軍情。雍正對他的這份小心極為感激,說&ldo;爾此等用心愛我處,朕皆體到&rdo;,每次向怡親王允祥和舅舅隆科多提起,&ldo;朕皆落淚告之,種種亦難書述&rdo;。他還說,&ldo;你此一番心,感邀上蒼&rdo;,&ldo;方知我君臣非泛泛無因而來者也&rdo;。顯然,他是把年羹堯當作忠君模範來看待和培養的。
因此,當年羹堯被賜團龍補服而上表致謝時,雍正批示說:&ldo;我君臣分中不必言此些小。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唯將口勉,在唸做千古榜樣人物也。&rdo;二年三月,年羹堯為被賜自鳴表一事上表謝恩,雍正又批示說:&ldo;從來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rdo;他又說:&ldo;總之,我二人做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令天下後世欽慕流涎就足矣。&rdo;
不能說雍正講的都是假話。他確實是想當一個好皇帝的。好皇帝當然要有好臣僚,也要有好的君臣關係。雍正這個人,是比較孤獨的。做皇子時,他是&ldo;孤臣&rdo;;當了皇帝,則是&ldo;獨夫&rdo;。他生性剛毅、急躁、猜忌、刻薄、冷峻挑剔,易暴易怒,因此在諸王大臣中很沒有人緣,幾乎和誰都搞不來。康熙晚年,又特別痛恨阿哥結黨。雍正為討父皇喜歡,更是擺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結果是自己更加孤獨,性格也更加孤僻。因此,當了皇帝後,就很想能有人盡力支援他,以便建立自己的統治系統。然而當是時也,諸王不服,而群臣觀望,信得過且可以依賴的,除十三弟允祥外,就只有隆科多和年羹堯。這時的年、隆二人,對於雍正,真可謂久旱之甘霖,撐天之支樁,所以雍正對他們的褒獎吹捧,甚至到了巴結的地步,可能連他自己事後也覺有失君王體統。不難想見,當他發現年、隆二人竟是那樣的有負聖恩時,心裡是何等地惱羞成怒、怒不可遏。
但他哪裡知道,他說的那種君臣關係,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在專制政治的前提下,君臣關係天然是不平等的,而相互支援、相互信任、相互關心、相互激勵等等,只能存在於平等的人之間。因此雍正對年羹堯等人的要求,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年羹堯本人也不知檢點。據揭發,年在西北軍營,十分地作威作福,飛揚跋扈。給他送禮要叫&ldo;恭進&rdo;,他給人東西叫&ldo;賞賜&rdo;;屬員道謝要說&ldo;謝恩&rdo;,新官報到要稱&ldo;引見&rdo;。給將軍、督撫的函件,也不用諮文而用令諭,簡直就是視同僚為下屬。他班師回朝時,雍正命王公大臣郊迎。官員們跪在地上向他致敬,他端坐馬上,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們下馬問候,他居然也只點點頭。年羹堯甚至在雍正面前也不知收斂。雍正找他談話,他叉開雙腿坐在凳子上,指手畫腳,唾沫橫飛。更為嚴重的是,當時社會上盛傳,說雍正做某某事整某某人都是聽了年羹堯的話。這就大大地刺傷了雍正的自尊心。雍正一貫以乾綱獨斷、洞察幽微自居的,哪裡受得了這個?
雍正也不是沒有提醒過年羹堯。二年(公元1724年)十二月十一日,年羹堯正在從北京返回西北的路上,雍正在他的奏摺上批示說:&ldo;凡人臣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