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部分

這個數目確實讓我很難說出口,但晉國打了幾年仗,確實需要徵稅來支援自己繼續戰鬥,所以我無法在這個數目上更減。不過,我願意歸還一千名魯國奴隸,作為對魯國人表達的好感。”

趙武這麼一說,魯國卿大夫一起站起身來,態度恭敬的答謝趙武的好意。

季文子當上魯國執政後,頒佈了一條規定,要求各國商人去外國做生意的時候,只要見到當地奴隸市場出售魯國的戰俘或者奴隸,就用自己的錢買下這些魯國人同,事後,魯國會動用“國家賠償”償還商人們支付的購買費用。

這一規矩後來被孔聖人的門徒子路所破壞。他依仗家族有錢,贖買了奴隸之後,不去領取國家賠償,以顯示自己的高尚。孔聖人事後批評子路,說他“用自己的高尚破壞了規矩”,從此之後,魯國商人中,不如子路有錢者,見到魯國的奴隸就不敢贖取,怕自己掏了錢後去領取國家賠償,會引起別人的指責,所以乾脆對魯國戰俘視而不見………這就是著名的“義理之爭”。

趙武這幾年大力拓荒,做生意賺來的錢基本上都用於在奴隸市場上購買勞動力。魯國人也清楚趙武過去的行為,所以對趙武能拿出一千名魯國戰俘並不感到驚訝,但趙武願意交還一千名魯國奴隸,話中的意思已經表明他不會領取魯國的國家賠償,純屬外交禮物一類的東西。

可憐的魯國人,多少年了他們只知道向霸權屈服,按期向晉國交納保護費,恭敬地禮敬晉國大臣,怎會想到自己也能收到部分回禮,千年後21世紀外交技巧,他們可算是提前享受到了。

如此一來,季文子等人的感謝更加誠摯,他站起身來,大禮相謝:“早聽說武子在自家封地釋放奴隸,有部分被釋放的魯國奴隸重新迴歸故土,他們談起武子的仁慈總是感謝不盡。這次武子讓一千名魯國俘虜回家,使他們得以埋葬在自己出生的土地上,我魯國上下一定會記住這一恩惠。”

趙武坦然接受了對方的感謝,他不知道,自己這一行為犯了與子路同樣的錯………用自己的“高尚”踐踏了既定規則。其實趙武這麼做的本心,是擔心自己收錢太黑,被魯國人惦記上。歷史都是魯國人寫的,這個國家雖然弱,但他們的喜怒都流傳千年。萬一他們不滿意,順手在書裡黑趙武一筆,趙武可就遺臭萬年了。所以趙武打定主意:錢要收,魯國人也不能得罪。

千名奴隸看起來多,但天下最大的奴隸市場就在霸主國舊都修。晉國市場上奴隸供應太多,已經不值錢了。魯國奉獻的禮物太多,銅錢不方便攜帶,全換成奴隸反饋魯國,再裝出一副很有文化的模樣,張口閉口要整理詩經,修訂典籍,魯國這個禮儀之邦,對比三郤的驕橫,能不喜歡趙武的謙遜嗎?好名聲留下了,實惠依舊要拿。魯國的禮物當中,除了體積小价值高的,比如寶石玉器等,其餘的都用來換成書籍。

一般來說,出使附庸國的時候,因為各國大臣要不斷的巴結霸主國派來的使臣,所以晉國大臣出使,最短也要在外國待上三五個月之久,等收的禮物裝滿了隨行車輛,這才滿載而歸。不過,趙武終究文化底子薄,怕在魯國待的太久露出真面目。所以,在公孫嬰齊家宴後不久,趙武快速把出使任務交代完畢,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外交使命,其後他無心久留,辭謝了魯國大臣們的後繼宴請,於當年十二月初動身回國。去的時候趙武帶了五十輛兵車,回來的時候依舊是五十輛兵車,車上一半是書籍,一半是石頭………寶玉。

魯國的聖人臧武仲沒有參加對趙武的宴請,聽說趙武要走,他來到黃河邊上,也沒湊近送行隊伍,遠遠目睹趙武過河,而後回身對魯國執政季文子感慨:“晉國的強大,至少在五十年之內無可撼動。趙武子是晉國八卿中年紀最小的一位,也是最卑微的一位(指趙武官職居於末位),但他來的時候是五十輛兵車,走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