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4部分

,晏嬰在吳國官員的引導下來到吳宮中,等候在階下準備謁見吳君餘昧。不一會兒,侍從從吳宮丘頂傳下令來:“天王召見”。晏嬰怔了!吳王什麼時候變成“王”了?現在周天子雖已名存實亡,但諸侯各國仍稱周王為“天下共主”、“唯一的王”。而且,最近連桀驁的楚國都被晉國打服,開始向周王稱臣了。吳國原本是晉國人養大的一條狗而已,他也開始稱“王”了。這年頭,狗都可以稱王,真是末世啊!

恍然間,晏嬰馬上反應過來,這是吳國在向他炫耀國威。想到這一點,晏嬰又好氣又好笑。齊國是什麼國家,一流大國。連晉國人都不敢高聲命令、隨意指揮的一等強國。吳國不過是眼屎大的地盤,齊國曾滅過不少類似的國家,現在,他們居然……

於是,晏嬰閉上眼睛,站在吳國宮殿的臺階下(陛下)閉目養神,吳國人嚷嚷什麼,對他來說像是蒼蠅飛舞,不值得關注。吳國侍衛再次高聲重複:“天王召見”,晏嬰依舊無動於衷。吳國侍衛沒有辦法,徑直走到晏嬰跟前,一字一頓地說:“天王請見……天王請見啊……啊!”

晏嬰故意裝作驚詫的樣子,反問道:“臣受齊國國君之命,出使吳國,誰知晏嬰愚笨昏聵,竟然搞錯了方向,走到周天子的朝廷上來了,實在抱歉,請問,何處可以找到吳君?”

躲在吳宮丘頂的餘昧聽到侍從氣喘吁吁的趕來報告,無可奈何傳令:“吳君請見”。吳國的宮殿處處仿效中原建築,也是一座數重山丘的丘城,侍從站在丘頂扯著嗓子一宣佈,臺階下的晏嬰立刻聽到。他整了整袖子,正了正帽冠,特地仔細疏理了一下深衣上的玉佩,這才一板一眼,雙臂舉至齊眉,深鞠躬,用標準貴族腔調行禮:“姜姓呂氏,公爵杵臼,問候吳候。”

晏嬰這是欺負人。齊國是姜太公後裔,呂氏,齊景公名叫杵臼,公爵。而吳國,按照晉國替吳國偽造的歷史淵源,他們姬姓,是周太王次子仲雍和小兒子季歷流浪到江南,自創的國度,最早叫勾吳、工吳或攻吾。等到周朝建立,周武王封吳國為侯爵,這才讓勾吳改名為“吳”國。

比尊貴,齊國始祖是周武王的老師姜太公;比爵位,齊國是公爵,吳國是侯爵;比熟知貴族禮儀……餘昧才從慶封那裡獲知了全套中原禮節,正感到學無止境吶,晏嬰給他現場演示了一下標準版“炎黃禮儀”。晏嬰行的是諸侯之禮,是外臣謁見諸侯時當行的禮儀,不是拜見“王”的禮儀。

春秋時代,兩個人的便宜不能佔,因為誰也不能從這兩人身上佔到便宜:一個是齊國晏嬰;一個是鄭國子產。

自命不凡的吳君餘昧,本想利用剛學到的禮儀知識,難為一下能言善辯的齊使,結果自討沒趣,好不尷尬。但他仍不死心,便故意裝作非常誠懇的樣子,對晏嬰說:“一國之君要想長久保持國威,守住疆土,該怎麼辦?”

晏嬰不加思索地答道:“先人民,後自己;先施惠,後責罰;強不欺弱,貴不凌賤,富不傲貧;不以武力威脅別國國君,不以勢眾兼併他國,這是保持國威的正當辦法。否則,國家就很危險了。”

吳君餘昧畢竟第一次接見中原大國的高官,心裡有點怯場。晏嬰說的冠冕堂皇,卻處處與吳國現在實行的國策不相符,吳君不知道該如何挑刺。他其實沒完全聽懂晏嬰的話,他從師慶封不久,中原語言,尤其是中原貴族語言那種隱晦、婉轉,他還沒學會,所以晏嬰把他說愣了,他張嘴結舌,說不出答詞來。其實,他只要反問一句,就可以讓晏嬰啞口無言:你們齊國是這麼強國的嗎?你們齊國不以武力威脅別國國君,不以勢眾兼併他國嗎?

在這個春秋末世,誰都不清白,都別故意裝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