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部分

分佈有六大塬和六大峪。塬峪間溝叉縱橫交錯,共有大小山頭近四千座,大小溝叉九千多條。弘農所轄十一縣,就分佈在這些地形險惡、行路艱難的溝叉之中。也正因為交通不便的原因,董卓火燒洛陽時,弘農各縣基本上沒有遭遇戰火的洗禮。直到張濟屯兵弘農,十處掠劫,黎民這才開始遭受荼毒。

發源於秦嶺深處的董家埝河彙集了麻家河、金家河之後,再與東澗河會合。最後與弘農澗撞在一起,流向黃河。自山谷中攜帶的大量泥沙,就從三聖、北泉至沙坡、王垛一帶形成了一個類似於喇叭形狀的衝擊地帶。弘農城就建在弘農澗的河口,喇叭的底部。自弘農往北,地形就好像一個“凵”字形。假如只是小股敵軍騷擾,不一定來自什麼方向。但若是大軍攻來,必然來自北方。如今蔡琰要對弘農用兵,同樣只能由北向南攻入。

由於蔡琰的網子撒得很大,又幾乎是以和平的方式智取,故潼關易手的訊息短時間內是保密的。蔡琰智力遠高於田潤,但是卻不像田潤那樣有許多雜學和見識。蔡琰吩咐陳康,說是要把潼關的攻防方向改變一下。但陳康卻不通曉石灰石礦的尋找和開採,就只知道燒製石灰和城牆磚。因此,要麼從七百里之外的虎牢關運輸,要麼請領地派人來尋找、開設新礦。兩相權衡,蔡琰選擇了前者。派遺郟縣的一千士兵駕車先行,並曉諭洛陽地區原白波軍裹挾的百姓,以工換糧,讓百姓參與運輸。隨即,蔡琰將軍隊撤至郟縣,也就是弘農喇叭口的上部地區。

……

驃騎將軍張濟是董卓手下的將領之一。涼州軍閥裡面派系林立,內耗時有發生。張濟夾在裡面,左不好右也不好。最後選擇了獨善其身,屯兵弘農。

董卓軍剛剛撤至長安的時候,為防關東諸侯追擊,曾在弘農駐有重兵,以策應潼關。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因為田潤給了關東諸侯沉重的一棒,來自關東的威脅基本上消失殆盡。於是,弘農就不需要駐軍了。弘農城裡的涼州軍撤到了長安。

張濟就在這個時候請命外調,屯兵弘農。弘農原本是個好地方。但經過涼州軍閥火燒洛陽、沿途掠劫之後,弘農周圍已經沒有多少可供搶劫的地方了。沒有任何人與張濟爭搶。而張濟屯兵弘農也的確有利於潼關的守護。因而董卓一下就答應了張濟的要求。

剛來的時候,張濟只有兩萬兵。而且大部分是騎兵。騎兵在平原上衝鋒勢不可擋,在山地裡穿行就困難了。稍稍平緩一點的澠池、洛陽地區,基本上荒無人煙,任何東西都搶不到。弘農所屬十一縣又都在大山裡面,並且都各自建立了相應的保護性武裝,想搶又搶不到。董卓發放的糧餉又少得可憐,因此,張濟很過了一段苦日子。

後來,張濟的從子,即趙雲的師兄張繡,藝滿出師,回到了張濟的身邊。張繡一到弘農,立即把張濟從窘境中拉了出來。張繡使一杆虎頭金槍,一套“百鳥朝鳳槍”所向披靡,很快就橫掃了山中十一縣,無一抗手。人送外號“北地槍王”。張繡還將各縣武裝集中了起來。又得兵三萬。加上原來兩萬,共五萬士卒。在所屬十一縣的補給之下,過得還挺舒適。隱隱然有脫離董卓,擁兵自立的勢頭。

白波軍過潼關,對於張濟來講,沒有直接的好處。白波軍及其所裹挾的百姓都十分貧窮,沒有油水可撈。反而是當時扼守潼關的李傕來了精神。對於李傕來講,白波軍雖然沒有油水,但有的是人頭。於是,李傕就反覆以剿匪為名,不斷出擊,掃蕩白波軍。結果,殺死了白波軍首領郭太,招降了楊奉,立下了赫赫戰功。

那個時候,張濟沒有派出援軍幫助李傕,其實是因為張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