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無權的人彼此很難建立密切的關係,很難成為朋友,因為其中一方對於另一方來說滿足度太低,雙方無法交換各自所需地等值物,沒有利益基礎。
分析到這裡,方傑忽然間意識到,他為什麼不願讓忘情幫自己了,一開始他只以為讓忘情幫自己就是在作弊,沒了快感,如今看來,其實質是因為他和忘情只是一種“沒有關係”地關係,儘管這種“沒有關係”的關係被他硬性地用1萬兩黃金來標價,但最終還是由於差距過大,覺得自己對忘情地利用價值不大,單憑那幾句忽悠人的話難以形成等價交換的基礎,也就有意無意地迴避了。
而靜琳和殘劍則不同,大家的情況差不多,即使殘劍學了辟邪劍法,但因為沒內力,又判了師,所以讓方傑覺得,三人之間是可以建立等價交換基礎的,就算他今天幫了我,但我明天或許就能幫助他,並且也有能力幫他,潛意識裡,方傑知道,朋友之間的關係只有建立在這種能夠等價交換的基礎上才能長遠和牢固。
想到這裡,方傑不由得一笑,靜琳曾說他感情太封閉,其實從本質上來說,他只是在尋找一種較為永恆的感情,無論是愛情、友情還是親情,他都想固定並且穩定下來,要麼不談感情,要談感情,他希望那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建立一種牢不可破的關係。
理清了“人際利用論”之後。方傑又進行了一番深化和反思,並且明確了自己地目標。
所謂“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人是以交換物的價值高低來分群的。一般情況下,只有當交換物等值時,彼此才會生交換關係。擁有高價值交換物地人會自然形成一個關係密切的階層,擁有低價值交換物的人也同樣會自然形成一個關係密切的階層。長期擁有低價值交換物的人,跟長期擁有高價值交換物的人很難成為朋友因為彼此沒有利益基礎,這個基礎就是:等值交換物。
誰也不願意用一個高價值的物與一個低價值的物交換。所以,窮人沒有富朋友,富人沒有窮朋友。
這一點。無論是現實中還是遊戲裡,都一樣。遊戲裡地那些高手,只會跟高手接觸,心中也願意和高手接觸,即使是敵人,打敗對方,至少能給自己帶來精神上的快感。很難想象,一個絕世高手會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成為朋友,當初靜琳還是峨嵋派第一高手的時候,只是覺得方傑有趣才和他關係密切了一點。但心中並未像現在這樣將方傑當成了一個可靠的朋友。
而且方傑也十分清楚,即使是現在,恐怕靜琳和殘劍也只是覺得方傑是一隻“潛力股”,才會跟隨他,若是自己長期毫無用處,長期價值過低,恐怕這些人也會漸漸離心,隨手拋掉這隻被他們看錯的“垃圾股”,當然,從本質上來說。方傑看待這兩人,也同樣是這麼想的。
所以,方傑意識到,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價值。才能長期穩固地維繫朋友之間的關係,而且,價值越高,以後的朋友肯定也會越多,而朋友越多,代表著可以不斷地交換各種需求,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地目的。
“助人而後得人助……但先自己得有幫助他人的能力和資格……”念及此處,方傑忽然想起了藥罐。那人就是典型中的典型。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在幫助自己。不僅快衝起來了技能,而且還結交了無數的朋友,方傑甚至敢肯定,各派頂尖高手肯定都跟他有過交集,若是藥罐振臂一呼,恐怕天下就要大亂了。
“交往就是交換。一個人如果沒有可與他人交換的物,他對於別人來說就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這樣的人當然沒有朋友。”繼續深化下去後,方傑心中微微有些得意:“有朋友的人,就是有價值地人,看來我還沒到一無是處的地步……”
想到這裡,方傑心中還是隱隱有些不安,仔細一推敲,明白過來了,或許是因為這種人際利用論過於直白和**裸,讓他覺得自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