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事兒,當然,這件事他做的有點不地道,等下賠罪就是了。
能在酒桌上解決的事情就不算是大事。
等到客人來齊,在慶功宴開始前,他們三人要說幾句話,為了慶祝好夢公司成立三週年。
林子軒站在臺上回顧了好夢公司這三年的發展歷程,提到了幾年前,三人決定開一家影視公司的時候,那時候上面的政策還沒有放開,他們只是空想而已。
“我們是趕上了好時候,現在電影行業的環境比過去要好,希望以後會更好,這個行業越來越繁榮。”林子軒總結道。
馮曉剛說起了當初給公司起名字時候的故事,電影是一個造夢的藝術。
“我想給觀眾製造的是好夢,無論是拍娛樂片還是文藝片,都是如此。”馮曉剛發言道。
“我希望這場好夢會一直做下去,永遠都不要醒過來。”葛尤補充道。
三人的這番話無疑粉碎了不合的傳言,好夢公司還將繼續下去。(未完待續。)
第三百五十四章 各懷心思
看著站在臺上的三個人,下面的眾人各懷心思。
六年前,這三人還處在圈子裡的底層,默默無聞,他們從電視劇起家,一路走到現在。
雖然還沒有國有電影製片廠的深厚底蘊,但已經嶄露頭角,足以引起各方面的重視。
像這種具有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的民營影視公司,總局想必會採取扶植的政策,正如林子軒說的那樣,他們遇到了好時候。
對於國產電影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說是最好的時代,是因為政策放寬了,創作環境更自由了,各種型別的影片都可以做出嘗試,不像以前只有主旋律影片和文藝電影。
最壞的時代是指電影市場的全球化,好萊塢大片來襲,讓大家看到了巨大的差距。
好夢公司的三部影片接連取得了票房成功,雖然還無法和好萊塢大片相比,但總算是看到了希望,這種具有創作能力的公司或許才是國產電影的方向。
不少影視公司的老闆都在思考林子軒等人的成功模式,以便複製借鑑。
作為和好夢公司關係密切的人員,王鍾軍很早就開始研究,當其他人在分析馮曉剛和葛尤這對組合創造的票房神話時,他注意到林子軒才是其中的核心。
從拍電視劇的時候就是如此,幾乎每一個專案都是由林子軒推動和策劃。
在王鍾軍看來,林子軒對於市場有極為敏銳的觸覺,知道觀眾喜歡看什麼型別的影視劇。
正是由於林子軒在後面的全力推動,這家公司才能如此快速的發展,從當初十萬元的註冊資金到現在超過千萬的總資產,只用了三年時間。
王鍾軍聽說好夢公司要請一位管理人員,他猶豫過,要不要加入到好夢公司。
最終,他決定繼續和好夢公司保持這種密切的合作關係,積累在影視製作方面的經驗,以後再發展自己的影視業務。
目前華宜廣告公司的業務做的不錯,在京城的廣告行業打響了名頭。
他們不再做那種小廣告,都是接大訂單,從事銀行和航空等領域的廣告業務,獲利豐厚。
有了這樣的基礎,他更願意把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強,而不是加入別的公司。
王鍾軍早年參軍,是部隊裡的偵察兵,軍事素質出色,這養成了他善於觀察的習慣和軍事化的作風,隨後在美國的留學生涯造就了他的商人習性。
這兩者結合在一起,他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做事幹練果斷,同時以商業利益為重。
這是一名優秀的企業家應該具備的素質,不過卻不合林子軒的胃口。
事實上,在好夢公司總經理這個職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