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0部分

在當時那種每秒立方流量下的速度,齊雪嬌應該是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就會被衝到大河裡來!

稍微思考一下,這不到兩分鐘的時間裡,齊雪嬌要麼就在河岸兩側抓住了什麼東西固定下來,要麼就只能被衝進大河,只要在小河邊怎麼都能被看見的啊。

所以搜救後期,到了第三天以後,基本各方都認定齊雪嬌肯定被衝進大河裡了,所有的搜尋重心都在大河二十多公里匯入大江的這段上。

石澗仁這麼滑下來,感覺各方專家和軍方的思路都沒錯,他坐著竹筏都這麼快抵達了入河口呢。

在小河裡能用竹竿撐著掌控的竹筏,到大河裡肯定觸不到底,所以石澗仁艱難的把竹筏撐住靠了岸,重重的把竹竿插在同樣佈滿腳印的泥濘,脫了鞋襪捲起褲腿,準備跳下去自己順著大河岸步行。

然後就在這一剎那,一直低著頭的石澗仁勐然反應過來一件事,挺直了腰轉頭看四周!

看那依舊奔騰咆哮的大河,再看已經溫順柔和的小河,這一塊甚至因為河水高度差,大河水都有些倒灌進來,染黃了小河,才讓石澗仁靠岸這麼費力。

而大河岸邊和小河有個明顯區別就是前者還沒有那條格外清晰的洪水線!(未完待續。。)

996、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洪水就是在短時間內積聚大水量一湧而出,這其中的技術指標就是單位時間內降水量和地表條件的關係,一小時內下了超過一百毫米的雨水,再加上地表排水不通暢就容易積水產生洪水。

而江州在秋季的降雨量佔了全年的百分之六十,這可是個雨水很充沛的西南地區,春季還有著名的梅雨季節和夏季的偏東雨,整個全年都比較溼潤的江州一年半數以上的雨水都在這段時間,可見雨量有多大。

所以這種很容易產生特大暴洪的場面在江州各地頻頻發生,只是因為江河眾多,建築城鎮避開,更主要是植被比較好,很少釀成對城鎮威脅的泥石流,很少出大事,但把人沖走時有發生。

如果不是來自山區的人,可能不太容易清楚這中間有個小區別,山洪和普通洪水的區別,特別是這一帶比較陡峭的山脈中,山洪通常就是一波流,第一下非常勐非常高,之後就恢復平順了,譬如說現在小鎮跳蹬邊的河水還有三十厘米左右才能漫過石墩,但齊雪嬌被沖走的那一刻,她站在跳蹬上起碼都是齊胸高度了!

所以這種小河山洪來得快也去得快,跟外面大河因為各地雨勢水情前後匯流進來,所以還要流幾天洪水有很大區別,石澗仁說不出來這一帶的地勢是什麼特點,更不知道專業術語叫做山峰林立,溝谷切割強烈,但他知道這裡的水勢在洪峰時候跟現在相差很大!

只要到洪水施虐地區看過的人,應該都會對那種洪水過後到處都泥濘一片留下印象,洪水裹帶的泥沙讓洪峰頭肯定是黃色渾濁的,接下來褪去以後,自然就附著在植物山體岸邊。

大河還沒退水看不到,但石澗仁從小鎮一路滑行下來,看見兩岸在現有水位線之上都有明顯的峰值水位,特別是這幾天都是在出太陽,洪水沖刷過的原生態河岸全都朝著下游指向,然後都黃澄澄一片,非常顯眼。

之前搜救隊的人肯定也注意到了這個,很多紅布條上都有標註檢查過這些痕跡是不是被齊雪嬌擦過,這也許能證明遇難者摔打的可能性。

但石澗仁是另一個思路,他一路看著紅布條過來,沒有侷限在單個紅布條上傳遞的資訊,而是結合這山洪洪峰的高度,突然想到一種可能性,這幾乎有高出來一人多的洪峰,在那一瞬間,不光充滿了河道,應該還漫過了部分山體之間的溝壑!

既然水位更高的大河在現在能倒灌進小河,小河在山洪暴發的時候也能倒灌進經過的任何一處山與山之間的低窪處,搜尋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