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4部分

瓷確實不太吸引我了。”

孟子濤說:“那你能不能幫忙介紹一下你的朋友?”

“你還想買海撈瓷嗎?”

“是的。”

朱木維猶豫了一下:“幫你們介紹是沒問題,但你必須要記住,不能問他海撈瓷的來歷。”

孟子濤眉頭微微一皺:“難道這些海撈瓷的來歷有問題?”

朱木維笑著說:“這要從哪個方面來看了,海撈瓷都是海里撈出來的,按照咱們國家的文物法,如果在國內海域撈出來的海撈瓷,你說明目張膽地賣是什麼結果?不知道孟總能不能理解。”

孟子濤點了點頭,又問道:“朱老闆,這麼說來,你朋友是專門打撈沉船的嘍?”

朱木維道:“也不是,只能算是副業吧,畢竟雖說是那麼多沉船在海底,但也不可能天天呆在船上出海尋找,這點,我覺得那些老外的毅力可真夠好的,一待就待上一兩年。”

“屁!”老揚爆了句粗口:“那些人如果不是因為心中的貪婪,想要找到咱們國家的沉船,好發大財,有屁個毅力!”

孟子濤對此也深以為然,同時對那些海上強盜深惡痛絕。

據有關機構研究統計,我國海域下“沉睡”著至少2000至3000艘古船,其中又以宋元時期的船居多,此外還有英國東印度公司和瑞典等國的外國沉船。這些船上所載的我國陶瓷、絲綢、金銀珠寶等寶藏足以構成一個“海底瓷都”。

而這些文物蘊涵的文化價值更是反映到方方面面,如我國的航海史、海外貿易史、港口史、造船史、移民史、國家關係史、宗教史、科技文化交流史等。但令人惋惜的是,如此珍貴的歷史標本在眾多盜寶者眼中等同於一疊疊沉在海里的鈔票。

在巨大的商業利益誘使下,各類沉船打撈隊伍絡繹不絕地出現在我國南海海域。特別是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打撈船隊不惜血本用盡各種手段在各個海域進行搜寶活動。

同時,一些東南亞國家,藉著西方撈寶公司這一平臺,給他們頒發許可證,允許他們在自己的領海內進行打撈工作,打撈所得按約定進行分成。

不過,這些撈寶公司通常情況下都不會老老實實在規定海域範圍內進行勘察,而是秘密潛到我國海域進行文物盜撈工作。於是,美麗的南海,就成了盜撈者的樂園。曾在我國海床上躺了千百年的珍寶,就這樣被一點一點地偷走。

朱木維接過話道:“所以說,與其被國外的那些強盜取走,還不如讓我們自己人挖走呢,至少咱們國家人的不太可能會把好好的瓷器,砸碎了扔到海里。”

孟子濤知道朱木維說的是誰,這人就是英國職業探寶人哈徹,當初他的船隊打撈出一艘裝載著大量瓷器的沉船,約100萬件儲存完好的瓷器被打撈上岸。

然而,在這些人眼中只有錢,瓷器被悉數打撈上來後,那些死難者的遺骸卻被丟得到處都是。為了謀求更高的經濟利益,哈徹竟然下令將其中65萬件珍貴的瓷器打碎,原因是他認為“物以稀為貴”。剩下的35萬件被運往德國,交予內戈爾拍賣行進行拍賣。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事情,導致了國內成立了首支水下考古隊,然而,這個訊息一經傳播,民間的“水下撈寶隊”卻搶先行動,打撈海底的文物。

以孟子濤的立場,當然不會贊同朱木維朋友的行為,但就像很難禁止陸地上盜墓的行為一樣,海上打撈更難禁止,因為完全可以說是在公海打撈的。

就像哈徹就是用的這一招,等沉船上的瓷器打撈出來後,他先在幾家不大的報紙上釋出簡短的訊息,等一年限期過後,這些瓷器就變成了在公海打撈的“無人認領”之物,就可以歸他所有了。

所以,想要禁止民間打撈沉船不太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