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頁

治理天下國家,既然有如&ldo;理亂絲&rdo;,或如&ldo;烹小鮮&rdo;,則&ldo;王天下&rdo;者,也必是裁fèng或廚師。比如伏羲(庖犧)是大廚師,黃帝(軒轅)則是大裁fèng。據說,他是我們民族最早的服飾發明家,也是最早擬訂服飾體制的大禮學家。黃帝的主要發明,是旃、冕和旒。旃是一種軍旗,冕是一種禮帽,旒則是旗下的飄帶和冕前的下垂物。看來,黃帝的主要貢獻,在於&ldo;飾&rdo;。而養蠶業和製衣業的發明人和領導人,則分別是他的正妻嫘祖和他的臣屬胡曹。當然,他們的功勞也都可以照例歸於黃帝。據說,自從黃帝制定了服飾禮儀後,紊亂無序的天下便變得井然有序了。以後,堯、舜二位,也照此辦理。傳位到禹,雖然自己的穿著不講究,但祭禮之服還是不含糊的。這就叫做&ldo;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rdo;。

伏羲是三皇之首,黃帝是五帝之先,堯和舜都是神話了的部落聯盟長,他們幾位帶了頭,以後的&ldo;聖王&rdo;,或比聖王低一等的&ldo;明君&rdo;,或比明君還低一等的候補明君,以及預備輔佐他們平治天下的儒臣門,便都相當地重視服飾的事情,而且往往能&ldo;上綱上線&rdo;到國家興亡、民族存亡的高度。比如衣襟向右開(右衽)還是向左開(左衽),就不是可以馬虎的小事。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學生討論對管仲的評價問題。他的兩個學生子路和子貢都認為管仲&ldo;不仁&rdo;。因為管仲原是公子糾的師傅。齊桓公(即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奪君位,殺了公子糾,公子糾的另一位師傅召忽因此殉節而死,而管仲非但不自殺,反倒投靠桓公,成了桓公的得力輔佐,這不是叛徒嗎?怎麼能算是&ldo;仁&rdo;呢?孔子卻說,啊!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這些人,只怕都早已披著頭髮,衣襟向左邊開了!可見,在孔子這裡,衣襟向哪邊開,至少比誰當國君要重要一些,也比什麼&ldo;從一而終&rdo;要重要一些。

這就很有些非得要弄清姓資姓社,分個白貓黑貓的味道了。其實,不管白貓黑貓,能逮老鼠就是好貓。同樣,也甭管右衽左衽,穿著舒服漂亮就是好衣服,哪怕當中開fèng也行。然而孔子他們不這麼看。在孔子他們看來,衣襟要是開反了,就會從文明變成野蠻。儒家是很看重這個區別的。用他們的話說,就叫&ldo;夷夏之別&rdo;。夷就是蠻夷,也就是野蠻人;夏就是華夏,也就是文明人。文明人和野蠻人有什麼區別呢?首先是吃飯不同,‐‐野蠻人吃生肉,文明人吃熟食。再就是穿衣不同。《禮記王制》說:東方的野蠻人叫&ldo;夷&rdo;(東夷),披頭散髮,身上刻花紋(披髮文身);南方的野蠻人叫&ldo;蠻&rdo;(南蠻),也是光著身子,臉上腳上刻花紋(雕題交趾);西方的野蠻人叫&ldo;戎&rdo;(西戎),披頭散髮,拿野獸皮裹在身上(被發皮衣);北方的野蠻人叫&ldo;狄&rdo;(北狄),拿鳥羽毛做衣服,住在洞裡(衣羽毛穴居)。這些都是&ldo;不開化&rdo;民族,通通只能算作野蠻人,沒法和華夏民族相提並論。

其實華夏民族先前也是茹毛飲血光著屁股的。能拿獸皮鳥羽遮遮身子,就很不錯。任何民族都有一個&ldo;開化&rdo;的過程。&ldo;開化&rdo;之前,誰不是這樣?然而現在不同了。現在既已得了&ldo;先王教化&rdo;,衣冠楚楚起來,自然要視披髮文身為野蠻,羞與為伍。甚至連衣襟向左邊開都要視為奇恥大辱,不能接受。

原來服飾是文化的象徵和標誌,是有文化與沒文化、文明與野蠻、進步與落後的分水嶺,那當然不得開玩笑。因此,一個中國人,如果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