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上述本錢,也不是一成不變的。&ldo;君子之澤,五世而斬&rdo;,一個家族的面子,也就五代而已。到頭來,&ldo;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rdo;,可能一點面子也沒有。同樣,原來一點面子都沒有的,也可能飛黃騰達,封王封侯,身價百倍,這就叫&ldo;王侯將相寧有種乎&rdo;。總之,面子的大小有無,是會變化的。而且,這種變化有時是很快,甚至是很有戲劇性的。就說阿q,因為曾經見過革命黨一&ldo;面&rdo;,成了&ldo;準革命黨&rdo;,便在未莊人還弄不清什麼是&ldo;革命&rdo;,稀里糊塗既敬且畏時,短時間地由&ldo;阿q&rdo;升格為&ldo;老q&rdo;,在&ldo;天下有達尊者三&rdo;中佔了&ldo;齒&rdo;這一條。後來,&ldo;成與維新&rdo;了,趙家也有了&ldo;柿油黨&rdo;的&ldo;銀桃子&rdo;,阿q卻沒有,於是又再次淪為無&ldo;齒&rdo;之徒,最後還掉了腦袋。
面子與實力
阿q得了面子又丟個精光,說到底,還是因為實力不夠,因此面子的得失,便完全身不由己。體面體面,總得先有&ldo;體&rdo;,才有&ldo;面&rdo;。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體之不存,面將焉附?無其體而求其面,勢必身受其害,臉也丟光。阿q既無姓趙的資格,又公然宣佈姓趙,結果什麼也姓不成,反賠了地保二百文酒錢;在別人面前連孫子都不如,偏偏還要說什麼&ldo;兒子打老子&rdo;,結果是下回打得更兇。
可見面子的背後是實力。趙太爺能不準阿q姓趙,是因為他地位高;王胡敢打得阿q滿地找牙,是因為他力氣大。阿q又有什麼呢?什麼也沒有。像他這樣要啥沒啥的,還死要面子,最後必然是裡裡外外都賠得乾乾淨淨。古人云:&ldo;長袖善舞,多財善賈&rdo;。面子其實是要靠實力來支撐的。有實力的面子是真面子,沒實力的面子是假面子。如果自己的面子都來路不明,又哪裡管得了別人?趙太爺說阿q不配姓趙,阿q便不敢再姓趙;阿q說王胡不配抓可以咬得很響的蝨子,王胡就不抓了麼?
可惜還是有人喜歡做阿q。公元1873年,年輕的同治皇帝將舉行親政大典。依照國際慣例,西方各國使節屆時都要來朝覲皇帝陛下。這下子朝廷頭疼了。朝覲的時候,要不要洋人行三跪九叩之禮呢?要,實力雄厚的西方列強早已開罪不起;不要,則大清皇帝和帝國的&ldo;臉面&rdo;又將置於何地?當然,不要西方各國使節來朝覲,也是不行的。惹又惹不起,賠又賠不起,躲又躲不掉,簡直是走投無路。
幸而這時出了個名叫吳可讀的寶貝。此人很有些阿q精神。他&r;上了一份奏摺說:洋人無異於禽獸。讓他們行三跪九叩之禮,等於是強迫禽獸遵行五倫。能讓其行不榮,不能讓其行不恥。而且臣認為,如洋人也像國人一樣行禮,那才是咱們中國的奇恥大辱哪!也就是說,你洋鬼子不肯行三跪九叩之禮麼?你還不配!這樣聽起來,頗有些像趙太爺訓斥阿q&ldo;不配姓趙&rdo;。所以吳御史的這份奏摺,便博得了滿堂喝彩。於是朝賀之時,國人行三跪九叩的&ldo;文明&rdo;之禮,洋人行免冠鞠躬的&ldo;野蠻&rdo;之禮。一場差點又要釀成大禍的外交爭端,就這樣順利的解決,而泱泱天朝大國,也總算保全了&ldo;體面&rdo;。
遺憾的是,吳御史和滿朝文武都沒有想到:第一,列祖列宗可都是讓&ldo;禽獸&rdo;們行過三跪九叩之禮的。據統計,從聖祖康熙到高宗乾隆,一百四十多年間,歐洲各國使節覲見皇帝達十七次,十六次都行了三跪九叩之禮,豈非列祖列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