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東漢末年蔡文姬在戰亂中流離,最後流落到南匈奴達十二年之久,因而特別思念故鄉,以胡笳音色融入古琴中,作下一曲《胡笳十八拍》。曲中極盡了蔡文姬心中羌管悠悠之情,哀婉傷感,動人心魂。
現下,這一首曲子正靜靜流淌在阮宅的廂房裡,曲中幽怨之音未減,卻又是另一番意思。那姑娘在幽深的閨閣裡撫了一會琴,心中惆悵,低低嘆了一口氣。站起身來,撩開簾帳,走到窗子邊,望著窗外的瀟瀟秋雨,芭蕉葉上積滿了雨水,不由得念出:“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姑娘名叫阮惜芷,是元朝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執掌案牘的首領官阮文的獨生女兒,年方十七。平日裡喜歡作詩、撫琴。卻看她鵝蛋面龐,膚色是標準的黃種人的淡黃色,面板卻光滑細膩。柔順烏黑的頭髮梳著一個垂鬟分肖髻,眉字清細,一雙杏核眼含情脈脈,卻總像盛著半盞秋水一般溼汪汪地,細巧的鼻子,鼻樑微挺,那粉嫩的小嘴輪廓分明,嬌滴滴地若將開未開的海棠花。不見妖嬈,卻天生沉靜如深谷幽蘭,不著粉黛,又彷彿美玉天然去雕飾。
此刻她眉間微蹙,想著如今蒙古人實行民族政策,將百姓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原來的大宋百姓被歸分到最低的一等,心中便無比的痛心。可她一個小小女子,又有什麼法子呢。每日不過就是讀讀私塾,彈彈琴罷了。
這時,惜芷的一個小鬟從門外姍姍轉入。她名喚憐玉,十五歲左右年紀,面容白淨,纖眉大眼,雙目靈動非常,仿若夜間星子,白玉一般的頸上,用棕色絲線拴著一塊不完整的琥珀色玉石。微笑著過來,臉邊現出了兩個小梨渦,輕輕道:“小姐,芳伶小姐來了。”
惜芷頓時喜道:“快請進來!”
惜芷到了大堂,老遠的,便迎了上去。卻見來的這女子容顏白皙嬌美,雙目炯炯,笑靨生姿。甘芳伶脫下斗笠,和手中的油紙傘一併交給了憐玉。惜芷笑道:“甘小姐下著大雨便這般著急見我,是不是與我‘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啊!”甘芳伶指著她對憐玉說:“瞧你家小姐,嘴皮子愈發刁鑽了。”隨即笑道:“雖說下著雨,可是在家待著悶都要悶壞人了,不如找你啊來說會話。”兩人挽著手進了裡屋,憐玉自拿著芳伶的斗笠雨傘退下。
芳伶看著桌上放著一部攤開的《白氏長慶集》,問道:“你又在家裡背詩啊?”惜芷道:“左右也沒事可做,先生前些天還說了白樂天的《賣炭翁》一詩,我就把他的詩集找來看看。”芳伶樂道:“哎呦,你瞧瞧你,三句話不離開先生!”惜芷頓時飛紅了臉,羞答答地含笑說:“你可饒了我罷!”隨即輕嘆了一口氣。芳伶心直口快,直接說道:“你這份情意也不說與人家知曉,先生雖說是腦子聰明,可也不知道你如此鍾情於他啊。”惜芷低聲道:“我哪有臉面主動說啊。更何況我貌不出眾,生性害羞,平時連抬頭望他一眼也不敢,他……他或許都不記得我的名字吧。”芳伶道:“你別總說自己貌不出眾!難道非要長成貂蟬昭君那樣方叫好看麼!再說了,你能不能不要這般妄自菲薄啊!你文章寫的那樣好,你不記得你隨手寫的懷古三首曾教你口中的‘他’凝神看了多久呢。”惜芷輕道:“總之他不會喜歡我就是了。”面上頹喪難過。
“你還真的如此鍾情啊,你是這般認真的啊?”芳伶不禁細聲詢問。惜芷很奇怪她的語氣,“怎麼?不行麼?”
“我倒是很支援,就怕你父母不會同意。你難道真的不在意先生的腿站不起來……”“當然不在意。”惜芷用很堅定的語氣打斷了她的話。她接著說:“更何況像先生這樣的人,一定會娶一個比你我好上十倍還多的女子,我也只是……隨便說說的。”芳伶笑道:“那你這隨便說說也比那些尋常夫妻要情深萬倍還多呢。”
惜芷只能把心中這份對她私塾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