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3部分

雨珠子從天而降,片刻之後,便連成雨線,形成雨幕。

“今年的春雨可是比往年要多得多啊!”張允文喃喃的說道。

站在迴廊之中,看著外面漸漸稀疏下來的雨線,張允文想起了今日朝會之上的事情。

朝會之上,李世民下詔令道:“來年二月有事於泰山!”

這詔書一下,如投石激浪,群臣盡皆面露興奮之色,各自議論開來。其議論的焦點,無非就是那封禪之時所行之禮。

所謂的有事於泰山,便是指李世民想要封禪泰山。

封禪泰山,是在泰山之上祭拜天地的活動。《史記??封禪書》有記載“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厥曠遠者千有餘載,近者數百載,故其儀闕然堙滅,其詳不可得而記聞雲”。自秦皇漢武之後,也就只有一個光武皇帝封禪過泰山,距今也是數百年了。遍觀前三者,秦始皇蕩平**,一統華夏,是為千古一帝。漢武帝雄才偉略,武功蓋世,威震四夷,李世民一直吧自己與漢武帝相比較,尤其是在武功方面,所以,對於這封禪一事,也是熱心得很。再說了,自光武帝封禪泰山之後,這封禪泰山的儀式,已演變成透過“弘禮樂之制,正三雍之典”,來實現“揚名萬世,以顯祖宗”的目的。

早在貞觀初年,李世民心頭就一直存著封禪泰山的想法。畢竟這封禪泰山,代表著帝王最高的榮譽。根據太史公的記述,能封禪者,“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除了這太平興隆盛世之外,若是天降祥瑞,亦可封禪以答謝蒼天。所以,若是李世民舉行了一場封禪儀式,無論是對於李世民,還是對著這貞觀一朝,都是有著莫大的好處的。

然而,李世民籌劃的封禪之事並不順利。

貞觀五年正月的時候,河間王李孝恭便提議封禪泰山,不過李世民“手詔不許”。貞觀六年,又有地方官員提出封禪泰山的建議,得到了朝中許多大臣的贊同,而魏徵則是極力反對。李世民甚至與他展開了一場辯論。就在他們僵持的時候,河南河北諸州發大水,李世民只好作罷。到了貞觀十一年的時候,李世民那欲圖封禪泰山的心再次跳動起來,這次下了決心一定要去泰山封禪。恰逢國子監博士劉伯莊、睦州刺史徐令言上書請求封禪,李世民當然十分高興。然而,那二人卻對封禪的禮儀說法不同,各執一詞。李世民只好下令秘書少監顏師古、諫議大夫朱子奢等人,研究封禪事宜。這幫人一研究就研究了數年,一直到今年,這才和房玄齡、魏徵等人定下了封禪的禮儀。

於是,李世民便發出了“明年二月有事於泰山”的詔書。

不過在張允文的記憶中李世民好像沒有去過泰山封禪,這是他到死都引以為憾的事情。

自二月份李世民發出詔書以後,先有長安父老齊至皇宮,請李世民封禪泰山。接著,幷州、洛陽、益州等地父老也齊齊來到長安,請李世民封禪泰山。

張允文知道,這是李世民在為封禪泰山一事造勢了。

面對這“洶洶民意”,李世民擺出了一副仁君應有的樣子,和善的接待了這些各地父老,安排他們好吃好喝的住下。

如今禮儀定了下來,聲勢也造了起來,剩下的只有等待,等待著明年二月的到來。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一直到四月末,天氣轉熱的時候,李世民又跑到九成宮避暑去了。此次李世民離開,再次將李承乾帶去了九成宮,沒有留下他來監國。

這番舉動卻是讓群臣不由心頭惴惴,難道是李世民開始極不放心東宮,不願再將國家大事交由他來處理?

李世民去九成宮沒幾日,張允文正在北衙偵察營新兵訓練營這邊,悠然看著那些偵察營的老兵折騰那些剛剛從各地招募而來的新兵。這批新兵是在去年秋季招進來的,約有三百來人。而上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