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2部分

降和歸順的。

家鄉和家族的父老,都是以為自己戰死了。

說不定,祠堂的神主牌上,早就刻上自己的大名了。

父母妻兒,也都官府認定是‘忠臣遺孀’。

老劉家別的政策可能很操蛋,但撫卹忠臣義士遺孀,照顧戰爭孤兒,卻是從高帝以來。一以貫之的國策。

然而,一旦自己被俘。

那這一切就都完了。

家族的名譽和聲望,將因為一個‘奴顏婢膝以事夷狄’的賊子而敗的乾乾淨淨。

孩子跟兄弟,將會被街坊鄰居,指著脊樑骨,戳來戳去。

只要想到此事,無數人就捶胸頓足,悔恨不已。

但他們多數,並不是後悔。自己為什麼要投降匈奴?

而是後悔:“去歲有商人與我聯絡,我為何不趁機與他表達,身在夷狄,心在諸夏的意思……”

自從前年漢匈和親後。許多漢室的商人,就開始出現了匈奴的各個部族中。

這些商人,一邊揹著朝廷。把違禁的青銅、鐵器還有其他各種商品,賣給匈奴貴族。換來牲畜牛羊。另外一邊,又偷偷摸摸的聯絡和策反在匈奴的漢朝降臣以及那些不如意的匈奴貴族。

反正。對這些商賈來說,都是生意。

只要能賺錢,他們就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

甚至於,有些商人,連職業操守都不遵守。

他們一邊偷偷的走私青銅、鐵器等各種違禁品,一邊悄悄的聯絡在匈奴的漢朝降臣以及匈奴貴族。

但有時候,他們為了錢或者生意能好做一點,會將那些與他們聯絡的降臣或者貴族,賣給匈奴的高層。

以此作為投名狀,獲取信任和支援以及保護。

所以,匈奴國內,很多的漢朝降臣,其實是既想著給自己留條後路,卻又害怕被人賣了。

在場的很多人,過去,都沒有那個膽子,敢邁出那一步。

如今,他們悔的腸子都青了。

無數人在心裡嘆息著:“若當初我就已與朝廷有所聯絡,此刻,事情就好辦了……”

若提前就在朝廷那裡掛了名,即使被俘,也不用擔心,大家可以拍著胸膛,對抓住自己的漢軍將領說:“吾乃忠臣,為國幹冒奇險,身在匈奴,心屬諸夏,屢為社稷傳遞訊息!”

然後,那將領往上面一報,一查,確實有這個事情。

那賊子瞬間變成忠臣。

自己也能風風光光的回到家鄉,接受父老鄉親的祝福和崇拜。

可惜啊……

沒有這麼條後路的眾人,現在就只能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的看著包圍著自己的漢軍耀武揚威。

而且一旦被俘……

對叛徒,漢軍從來都不會手軟!

錯非是現在匈奴聯軍在理論上還有一絲絲機會,他們已經準備好,將自己的臉劃爛了。

這樣,就算被俘虜,也沒有人能知道和清楚自己的過去。

這樣就能防止禍及家族。

樓煩王卻是踱著腳步,走了幾圈,然後問道:“諸位都是漢朝人,甚至有人曾經做過漢朝的縣尉,對漢朝的體制最是清楚,本王,想問問諸位……”

他抬起頭看著這些降臣:“若本王歸順漢朝,漢朝會給本王和本王的部族什麼待遇?”

對遊牧民族來說,打不過?

簡單,投降唄!

只要不是世仇,投降過去,肯定會被屠殺。

那麼,投降就是一個隨時可以選擇的選項。

三姓家奴在草原上是很常見的事情。

想當年,樓煩部族,可是與匈奴部族平起平坐的大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