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頁

八股文又名&ldo;八比文&rdo;,什麼叫比,就是排比,在內容論述上,都要兩兩成對。自然客觀事物,所出文題,並不都是可以成對的。這就要就題意來思維破析,找出它的各種對立面,或相反、或相成、或映襯、或交替等等,因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能從空間上、時間上、正反各方想出其有聯絡的東西,一個&ldo;圈圈&rdo;,便想到是標在&ldo;子曰……&rdo;的前面,既有前面,便有後面。相對,既有後面,也有前面,這樣便想出&ldo;夫子未言之先&rdo;種種設想來。當然這種思維方法,要一定智慧才能掌握,不然便會出現&ldo;人皆曰樹在廟前,我獨曰廟在樹後&rdo;笨想法,這就是純機械的思維方式了。

劉熙載《藝概》中《經義概》說出&ldo;對比&rdo;共有七法。即&ldo;剖一為兩、補一為兩、回一為兩、反一為兩、截一為兩、剝一為兩、襯一為兩。&rdo;這裡所說的&ldo;剖一為兩&rdo;,不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ldo;一分為二&rdo;嗎?所說&ldo;反一為兩&rdo;,不就是現在所說的&ldo;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rdo;嗎?有時感到:雖然現代科學在一日千里發展著,而人的思維本能及思維軌跡本身,古人今人並無多大差別。有些摩登盲從的人,自己不動腦筋,卻總愛把新名詞掛在嘴上騙弄其他盲從者,自以為是獨一無二的發明,真是自欺欺人。閒話少說,還說老八股作法。劉熙載又說:

&ldo;柱分兩義,總須使單看一面則偏,合看兩比則全。若單看已全,則合看為贅矣。&rdo;

這就是說前面所說&ldo;一&rdo;與&ldo;兩&rdo;的關係,是內容上的,或分兩面說一個問題、或作補充,或說其因,或說其反面,或分成兩個層次,或說明其表裡,或找一個照映陪襯,總之都是內容上需要,內容得到更大的圓滿。而不是形式上的重複。如同律詩對仗的&ldo;合掌&rdo;之病,這就如&ldo;惠風吹柳絮,淑氣舞楊花&rdo;之類的句子,是對偶中的大病。劉熙載又說:

&ldo;大抵言對不如意對,正對不如反對,平對不如串對。&rdo;

這個對偶原則,也正如劉勰《文心雕龍》中《麗辭》篇中所說的&ldo;意對為先、事對為次;反對為優,正對為劣&rdo;一樣。這是中國古漢語中一切文體、詩詞歌賦等最根本的原則,八股文自然也不例外。

八股文是以《四書》的範圍命題,前舉各例:韓菼一篇是會試卷、即現在所說的國家級考試。題目出全章書。《曲園課孫草》中各例,一般都是單句題,是初學作八股文的題目,一般也是考秀才時,即府考時的題目,用現在話說,是地區考試的題目。謂之小題。袁昶的文章是浙闈鄉試擬作,是省裡考舉人的題目。則是兩章書連在一起。這是全省考試。省城鄉試、京城會試,這都是大型考試。鄉試、會試首場都是三篇八股文。《林則徐日記》中記有不少次鄉試、會試的題目。每次都是三題,現舉道光二年浙江鄉試題目:

&ldo;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rdo;

&ldo;忠恕違道不遠。&rdo;

&ldo;丕顯哉,文王謨;正承哉,武王烈!啟佑我後人,鹹以正無缺。&rdo;

這些題目,就與前舉《曲園課孫草》中各文題目不相同,複雜多了,內容深多了。對作者的思維要求、知識深廣度,也都要複雜的多,高深的多。因而可以理解到,八股文雖然出題的範圍,只是一部《四書》,而一部《四書》就其內容講,卻是包羅永珍的。用現代話說,是中國文化從無到有第一階段發展的總結性文獻。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