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劾的奏章裡涉及到方苞的族祖父方孝標。
作用康熙朝著名的文字獄之一,戴名世和方苞是一個縣的人,也擅長古文,方苞曾為他的文集作序,被株連下江寧縣監獄。不久,押解到京城下刑部獄,定為死刑。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案件審結,戴名世判斬首。因重臣李光地極力營救,始得清聖祖親筆批示“方苞學問天下莫不聞”,遂免死出獄。
赦出後隸漢軍旗籍,命方苞為朝廷當差。康熙只是“寬宥免治”,並非是認定方苞無罪。又任命方苞為朝廷當差辦事,這就等於是‘勞動改造’。
然而方苞卻被派到康熙的南書房當差辦事,與康熙朝夕相對,見到康熙的次數,與康熙對各種事情進行討論的次數比首輔還多。便是康熙朝炙手可熱的大權臣明珠、索額圖都多得多。
加上康熙其實很善待方苞,幾乎是解衣推食。所以方苞也被認為是布衣宰相。從沒人敢用方苞一個‘勞動改造份子’的實際身份稱呼對待他。康熙死後,雍正也留用了方苞。
聽張廷玉詢問,方苞若有所思的嘆道:“大奸大惡必有大智大勇。我擔心的還不光這些,此次陳世倌固然應對失措,可霍崇的安排下,只要陳世倌收攏敗軍,就必然如此。那些綠營眼見到這麼多銀子,怎麼會放過。可不收攏敗軍,任由敗軍自行其是,定然弄得山東百姓遭殃。諸位,霍崇身為賊寇,竟然能約束的部下不搶奪俘虜身上的財物,這才是令人生畏之處。”
怡親王心中一震。有些話是不好說出來的,而方苞的身份讓他不怎麼顧忌,所以直接說了出來。
霍崇的陰險就在於他料定了滿清的綠營們見到銀子就不會放過,所以霍崇偏偏給敗兵們留下了他們自己的銀子。這種事情傳出去,那些不明事理的人就會問一個問題,‘為何賊軍不搶掠俘虜的財物,反倒是官軍們將拼死作戰後倖存下來的官軍搶掠一空。’
如果解釋的話,只能說霍崇包藏禍心。
然而有些事情是不能討論的。就如此事,霍崇就是罪人,做的一切都是錯。若是討論起細節來,那些參與討論的人其實並不真正站在大清皇帝的立場上,所以他們會注意到霍崇在細節上做的很多事還挺對的,甚至會覺得霍崇做的事情很仁義。
若是霍崇仁義,那大清皇帝又算是什麼?鎮壓仁義之士的暴君麼?
怡親王很清楚,霍崇有能力做到這個地步,的確是因為霍崇大智大勇。而霍崇正試圖用屬於他的大智大勇潛移默化的詆譭大清的正義性。
一旦霍崇真的堅持幾年,甚至與大清形成比肩之勢。那麼霍崇之前的所有仁義都會變成推翻大清的巨大助力。
怡親王知道參加這次會議的大臣都是雍正重用的大臣,忠誠心絕無問題。可便是如此,也不能多討論這個問題。畢竟,霍崇現在自稱大漢,擺明了就是與滿清的滿人當權針鋒相對。
而大清的天下,滿人數量太少了。少到不過是大清朝的百分之一,一旦漢人們思索起漢人建立的朝廷也能廣施仁政,那就是大清滅亡的時候了。
所以怡親王打斷了關於這個的討論,“霍崇如此奸猾,全是陳世倌顢頇無能,才能使得霍崇奸計得逞。陳世倌難辭其咎。”
眾大臣見怡親王已經定了調子,也都不在說話。以怡親王在雍正這裡的受寵程度,別說陳世倌有錯。就算是陳世倌一點錯都沒有,怡親王一句話也能讓雍正殺了陳世倌。
想到年羹堯的下場,大臣們都不再說什麼。面對雍正這樣的皇帝,說話往往不如不說話。
雍正念了一整晚的佛經,第二天下朝之後才睡了個回籠覺。下午時分醒來,立刻叫來怡親王詢問昨天商議的如何。
怡親王簡單的將商討出來的結果講給雍正,聽到嚴懲陳世倌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