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馮玉寬上船,在港口送行的宋成廉一個勁揮手。從工作角度上,上一任滾蛋是好事。除此之外,宋成廉對馮玉寬贈送的對倭行動要點頗為感謝。
送別馮玉寬,宋成廉帶著些感慨回到辦公地,北條派來的人已經等在辦事處。本以為北條會來辦事處說事,沒想到北條再次約宋成廉去吉原。
宋成廉不得不去,沒想到北條這次先到了,旁邊還有幾人都不認識。互相介紹之後,其中一位看著並非官身的竟然是二條家的人。
聊了一陣有的沒的,二條家的這位就請求宋成廉,“宋閣下,可否看看您的佩劍。”
宋成廉雖然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倒也沒有拒絕。二條家的人拔出劍來,就見屋內寒光閃動。華夏朝的佩劍並非鐵劍,而是鋼劍。宋成廉也知道要保養,劍身明亮,在燈火下閃動著光芒。
在中國,佩戴刀劍並不違法。但是刀劍並非作為一種半飾品存在。隨身攜帶的人肯定得有些被接受的原因。譬如軍人。
倭國其實也差不多,佩戴著武士刀的就是武士。普通人帶著這些東西可是會出事。從整體比例上,倭國帶刀的比中國多得多。
二條家的人看完之後將劍送還,隨即問道:“請教閣下,鑄劍的鋼是大明生產的麼?”
宋成廉想都沒想,立刻答道:“當然。”
二條家的人欣喜的答道:“請問閣下,這些鐵可否賣給我們?”
如此問題讓宋成廉沒有立刻回答。把二條家的人放到一邊,宋成廉先看向北條桂一郎。就見北條彷彿沒事人一樣,低頭飲酒。這讓宋成廉想起馮玉寬對倭國人的描述,真的是人人不粘鍋啊。
如果是在中國,某個部門的頭頭坐在當場,有人說出了關於該領域的事情。不用說,這就是要讓參與的人明白,這件事有人罩著,可以大膽的談。
根據馮玉寬對倭國人的描述,在倭國這麼幹,當然能夠理解成上頭有人罩著。可倭國這邊就更不能相信是真的。因為倭國管事的人為了自保,那是什麼都能幹出來。
想到這裡,馮玉寬覺得不能讓二條給騙了,“北條桑,對於鋼鐵進口,幕府有決定麼?”
江戶明國貿易奉行北條桂一郎聽宋成廉如此問,眉頭微微皺了皺,“宋桑,大明沒有南蠻鐵賣麼?”
作為業務範圍,宋成廉倒是很熟,“我們只有鋼,不賣鐵。”
“宋桑就與北條桑商議唄。”北條就開始踢皮球了。
眼瞅這幫鳥人果然是這樣,宋成廉倒是起了看熱鬧的心思。既然倭國人準備這麼搞,不如陪他們玩玩。轉過頭,宋成廉就與二條談起了關於南蠻鐵與鋼鐵出口的事情。
談了一陣,宋成廉才意外的發現二條家的人竟然是個鑄刀的行家。對於南蠻鐵與日本的毛利家‘中國’地區的鐵礦有非常深刻的瞭解。
根據二條家的人所說。最初倭國鑄造武士刀,用的是倭國本土的中國地區高純磁鐵礦用於冶鐵。過去兩百年間,同時來自於歐洲的船隊帶來了‘南蠻鐵’。
宋成廉很是不解,就詢問為何不從中國進口鐵礦。這個問題讓倭國人都沉默片刻,倭國人說話很含蓄,宋成廉也是仔細品味了一陣,突然聽明白了二條家對於中國鐵礦出口商人的嘲諷。
在二條家看來,據說一百年前的中國出口商還懂什麼是優質鐵礦,到了滿清時代,近百年來的禁海令時斷時續,而滿清負責對倭國出口的貿易商,對鐵礦石的認知水平一落千丈。和那些人已經說不明白什麼是優質鐵礦。
雖然被嘲諷的乃是滿清朝廷,宋成廉照樣聽的一肚子火。
可生氣歸生氣,宋成廉不得不繼續聽下去。好在二條家的人並沒有太過份,抨擊也適可而止。聽到最後,宋成廉有點搞明白了,便問道:“既然鑄造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