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語者斬。哭泣者斬。殘酷的軍令與可怕的行軍,把這些清軍折磨成了麻木狀態。
此時好不容易見到哭泣不會被殺。也不管弘晝到底祭拜的是誰,更不在乎官員們哭的是誰。在巨大的痛苦中,士兵們跟著一起放聲大哭。
也就在差不多此時,在河南府城外,幾隊清軍們也已經指著城頭大罵,“你等若是再不開城,我們就要把你們這洛陽城平了!”
城上的清軍眼見城下這些清軍手裡還是沒什麼兵器,只有點石頭木棍,就在城頭大罵:“你們這些逆賊,到時候誰死還不知道。等朝廷人馬趕到,你們才是要死定了!”
城下清軍又罵了一陣,眼見洛陽城的守軍還真的不怕,便沒了之前的氣勢。可此時已經炸營,一眾清軍也知道等官軍趕來,自己等人果然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當即就有人喊道:“俺們要走了!”接著轉身就走。
有些清軍是跟著走了,有些清軍還是不依不饒,想衝進洛陽城去。最終在城頭守軍的嚴密防守下依舊沒什麼辦法,就招呼著同伴去附近的村裡破幾個大戶,先撈一筆再說。
華夏軍是直到了7月底才聽說了洛陽附近的事情,帶信過來的還是翻山越嶺繞過虎牢關的被釋放清軍俘虜帶回來的訊息。
原來河南戰役打完之後俘虜了七萬清軍,華夏軍不虐待俘虜,自然也不會處決俘虜。就把他們給放了。
清軍們個人財物雖然沒有被搜刮,卻也沒了兵器。八旗軍們的甲冑也都剝下,只穿著布衣。
看得出,接收這幾萬俘虜的滿清虎牢關守軍可一點都沒有感恩戴德,甚至有押送俘虜的華夏軍官兵聽那些守軍罵罵咧咧,“送回來幹什麼,還不直接殺了!”
這些曾經給華夏軍帶來巨煩的清軍俘虜們到了洛陽,八旗軍就被接入城內,漢人就在城外曬太陽。
雖說七月流火,這個七月可不是西曆七月,而是陰曆七月。流火也不是指天日熱的彷彿火從天下流下來。這裡所指的“火”不是像火一般的天氣,而是一顆星的名字,“火”是指“大火星”,中國古人稱之為“心宿二”。“流”的意思是“西沉”。每年夏末秋初,大火星的位置就會逐漸降向夜空的西邊。所以,“七月流火”不是說七月份的天氣熱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氣到了日漸轉涼的時節。
城外乾燥,缺水。洛水也是黃河的一部分,這時代自然環境破壞的嚴重,河水裡面混雜大量泥沙。更不用說便是泥沙不嚴重,大河也不是什麼取水的好所在。
最後乾渴,飢餓。早就因為自己的未來而恐懼的降兵們突然就炸營了。可炸營了也沒啥用,看得出洛陽城內早就考慮到這種可能。
眼見得罪了朝廷,自己又被如此對待。一些降兵索性又轉回來投降了華夏朝廷。
從華夏軍的觀點,這幫降兵也不是啥好東西。而且清軍與華夏軍不同,華夏軍採取徵兵制,就是任何成年男性,都有從軍的義務。之後從中選拔出適合當兵的人。
這些士兵年齡在18-20歲,身體健康,家世清白。屬於妥妥的良家子。華夏軍從上到下都堅信,華夏軍到現在為止的良好軍紀,固然是因為軍中的紀律與管理嚴格。良家子們的出身也決定了他們就是厭惡各種軍隊暴行惡性。畢竟軍隊胡作非為,最遭殃的莫過於這些良家子的家庭。
眼見這幫軍戶出身的清軍一個個骨子裡都有著一股子戾氣,而且投奔華夏軍的理由不過是因為他們譁變後擔心被殺,這才投奔過來。就全部不想接受這些叛軍。
以華夏軍的傳統,遇事不決向上推。畢竟華夏朝廷的皇帝霍崇就是個非常熱衷於解決問題,而且有能力解決問題的老大。更不會因為下面把難心事推上去而發怒。大家當然心悅誠服的向霍崇請求指示啦。
霍崇看到這個報告,第一反應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