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聽到這個好訊息後,多數人都極為振奮,一片讚譽和歌頌功德之聲絡繹不絕。
趙子良看見元載沉默不語,心思也不知在何處,問道:“元大人,你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難道你認為這事不值得高興?”
元載回過神來,連忙拱手道:“大王恕罪,老臣並未不高興,老臣在想,既然李忠臣和梁崇義已經解決了,下一步朝廷是不是要著手對付河朔三鎮了?”
趙子良擺手:“這事不急,一口吃不成胖子,事情要一步一步來,欲速則不達嘛!鄧州、襄陽和淮西之地的事情還沒有處理完畢,就急著去對付河朔三鎮,太過倉促了一些,而且如今朝廷各軍各部都在整編整訓,朝廷內部各項政務也在逐步展開,實在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做其他事情,事情要一步一步來,不能著急!今日把諸位大人們都找來,除了向諸位通報這個訊息之外,就是著急諸位商議一下如何處理鄧州、淮西之事,特別是對於那些跟隨梁崇義、李忠臣的官員、將校們該如何處理。而且這些人當中還有不少人是在剿滅梁崇義和李忠臣的事情上出過力的,朝廷又該如何對待這些人?”
趙子良的話音落下後,朝廷眾臣們立即開始七嘴八舌的低聲討論起來,誰都沒有先站出來說話,這雖然不是在朝堂上,但也也是一次朝政會議,作為官場中人、政治人物,大臣們都知道在這種場合下不能隨便亂說話,說話就代表了自己的政治立場。
嫉惡如仇的刑部尚書路嗣恭首先站出來開炮:“大王,那些人跟著李忠臣和梁崇義很久了,這兩人不是什麼好鳥,他們多少都受到一些影響,他們之所以歸順朝廷,無非是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的選擇罷了,誰能保證他們是真心歸順朝廷?說不定他們這麼做只是權宜之計,一旦有機會,他們還是會反。微臣認為,與其留著他們這些後患,還不如索性把他們全部按照律法進行懲處,一方面彰顯朝廷律法的威嚴,另一方面也顯示出朝廷對於平定藩鎮割據的決心,和絕不妥協的態度!”
宰相、黃門侍郎、太微宮使、弘文崇賢館大學士王縉站出來對趙子良拱手道:“大王,微臣認為如此處置頗有不妥,鄧州、淮西有些人確實該死、有些人確實有罪,但朝廷不能因此對所有人都進行治罪,有不少官吏和將校兵士們都是被脅迫的,他們為了活命和家人的安全才不得不屈從於賊人,而有些人在這次平定鄧州和淮西之戰中頗有功勞,就算他們之前有罪,但這次能夠協助朝廷平定叛亂,也是有大功的,如果朝廷不但不封賞,還對他們進行治罪,其他各地割據之地的官吏和將校們只怕再也不敢投效朝廷、為朝廷出力了,他們會跟著那些叛賊一條道走到黑!這對於日後朝廷削藩會帶來更大的難度!”
尚書右僕射崔圓站出來拱手道:“大王,老臣以為王大人言之有理,對於李忠臣、梁崇義以及他們的下屬官員、將校要進行區別對待,而且李忠臣和梁崇義不服朝廷管束也有原因,並非他們一心想要脫離朝廷控制、不服朝廷管束!眾所周知,這些年來,朝廷綱紀不振、朝中有奸人當道,逼得許多才能、賢德的大臣棄官或被貶。日前又有人蠱惑皇帝在沒有準備的前提下進行削藩,這才逼得李忠臣起兵造反,難道朝廷就沒有錯?把責任和罪過全部推到外臣身上算怎麼回事?老臣以為,梁崇義既然死了也就罷了,但李忠臣投降了朝廷,朝廷不能因為他之前的過錯而殺了他。應該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而且李忠臣常年征戰,領兵指揮作戰的經驗豐富,朝廷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正是用人之際,需要李忠臣這樣領兵經驗豐富的大將,就算不讓他統兵,讓他練兵也是好的,老臣的話說完了,請大王明鑑!”
“大王,微臣不同意崔大人的意見!”禮部尚書李揆站出來拱手行禮,說道:“如果朝廷不處置李忠臣,反而讓他繼續做官,這天下還有公理正義嗎?這些年李忠臣割據淮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