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個現象引發了周武的好奇心,他開始追蹤畢業班學生。經過10 年時間針對151 名學生的追蹤調查,周武發現,學生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種動態變化中,小學的好學生隨著年級升高,出現成績名次後移的現象,小學時主科成績在班級前5 名,進入中學後名次後移的,佔43% ;相反,小學時排在7~15 名的學生,在進入初中、高中後,名次往前移的比例竟佔%。

於是周武提出所謂“Super B”現象:第10 名左右的學生,有著難以預想的潛能和創造力,讓他們在未來的事業上嶄露頭角,出人頭地。這裡所指的“Super B”,並非剛剛好第10 名的學生,而是指成績中庸的學生。根據周武解釋,這個群體的共同特徵是,他們受老師和父母的關注不那麼多,學習的自主性更強、興趣更廣泛。至於名列前茅的學生,因為得到父母、老師過分關注,過分強化學科成績,反而壓抑了潛能和學習自主性。

年前,父母希望孩子能學得一技之長,然後靠一技之長走遍天下,但在知識經濟時代,很多重複操作的工作都已經被機器取代了。留給人類做的事情, 往往是變化多端或是令人驚訝的事情,這需要擁有能夠適應變化的智慧。學習的態度,才是求學的基本。父母不該是培養孩子成為第一名,而應該是培養孩子成為學習目標導向的人,這才是給孩子一輩子的禮物。

哈佛大學教育改變領導小組召集人東尼? 華格納也指出,如今學校所教的、考的,跟21 世紀職場最需要的能力存在巨大的裂痕。如何改變,牽動著全球每個孩子未來的成就與命運。在華格納看來,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口語與寫作溝通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三大基本能力,而不再是閱讀、寫作、算術。

托馬斯?弗裡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說道:“過去,大人會對孩子說:‘吃完你的晚飯,因為印度和中國的孩子還在捱餓。而如今,我會對我的女兒說:‘做好你的功課,因為印度和中國的孩子將要和你搶工作。’”

全球化,最根本的改變是構建了一個全球知識經濟時代。任何可以變成例行公事的工作,最後都將流到勞動力最低廉的地方。

20 世紀是製造經濟的時代,閱讀、寫作、算術是最關鍵的能力,儘管今天仍然需要這些技能,但在21 世紀,附加價值最高的工作是創新。創新除了要求有基本能力外,還要有思考和解決問題、合作和溝通的能力。而這些,即使在最頂尖的學校裡也都沒教。

哪怕是學習閱讀和寫字,學生們學會閱讀後,是否也學會了從閱讀中自我學習?他們是否瞭解閱讀是一項學習的工具,而不是一個為了透過考試、拿高分的技巧?寫作也一樣,學生是為了拿到好成績才學怎麼寫,還是為了表達自我、解釋事物和提問?

學校也不重視“問對問題”的能力,重視的只是有沒有答出標準答案。

作為身在職場的父母,我們都明白,職場需要的是“吸引他人進行一場有深度的對話”的能力。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是團隊工作,公司里人人都必須知道如何與他人合作、吸引客戶參與討論、瞭解他們真正的需求。但我們在學校裡很少看到深度對話,或一群人合作解決問題。

二、造就心靈“富小孩”(3)

在我看來,當孩子從學校回到家,父母應問的不是“你今天考了幾分?”而是“你今天學到了什麼有趣的東西?”“今天又有什麼新東西讓你感到好奇了?”父母應該支援孩子好奇心和興趣的發展、探索的能力,這些才是成為心靈“富小孩”的關鍵。

在21 世紀,若不懂如何批判性思維、不懂如何有效溝通、如何和他人合作,那麼就算你有很多證書、高學歷,21 世紀的職場也不會有你的位置。你的飯碗會被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