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更深的思想,還是空無一物?這塊布的質料是什麼?
問:你提出的問題太多了。這些問題我從來沒想過,所以我必須慢慢消化。
克:思想是不是生活中所有分歧的起因?思想是由什麼構成的?我們所謂的心智——這塊複雜的布——它的每一根線的內容是什麼?思想就是物質,甚至是可以度量的。它來自累積的記憶,也就是儲存在腦子裡的物質。思想的源頭存在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當思想從過去升起時,我們能不能覺察——過去指的是過往的記憶和思想的活動。在過往的牢牆之外的是什麼東西?我們能不能覺察得到,這並不意味我們要回溯到更早的過去,而是要覺察到那個不被時間或記憶感染著的空間。如果我們無法發現它,我們的心除了思想之外就什麼也看不到了。你不能以思想來看思想,以時間來看時間。因此思想無論怎麼造作,怎麼否定,仍然侷限在自己有限的範圍內。
在回答以上這些問題前,必須先回答另一個問題:思想到底是什麼?思想者和思想是分開的嗎?經驗者和經驗之間有差別嗎?觀察者有別於他所觀察的東西嗎?如果觀察者有別於他所觀察的東西,那麼分歧和矛盾將永遠存在。要想超越這個裂痕,我們就必須瞭解觀察者是什麼。很顯然是它製造了這個分歧。在你和你的妻子或你和那棵樹之間,製造分歧的就是這個觀察者。那麼這個觀察者、思想者、經驗者,到底是什麼?觀察者就是永遠在活動、永遠在覺察事情、覺察自己存在的生命體。他所覺察的就是他和人、事、物及各種觀念的關係。觀察者就是思想的機械活動,他既是觀察的本身,也是神經系統和感官的知覺。觀察者就是他自己的名字、他的侷限以及那份侷限和生命之間的關係。這些都是觀察,更是他對自己的觀念——從過去、傳統、侷限所建立的意象。觀察者一直在思考和行動,他的行動永遠是依據他對自己和對這個世界的意象。這個觀察者在關係中的活動助長了分歧,這樣的活動是我們唯一瞭解的關係。這樣的活動和觀察者是沒有分別的,它就是觀察者本身。那個在談和這個世界的關係的就是他自己。他無法看到他的關係就是他自己的活動,也就是他自己。因此製造分歧的就是觀察者的活動,觀察者就是劃分觀者與所觀之物的活動,也就是分歧和矛盾的肇因。
我們生活中的分歧就是思想的結構,也是那個認為自己是分開的觀察者的活動。他進一步把自己想成了有別於思想的思想者。但沒有思想哪來的思想者,因此兩者是一體的。他就是經驗者,然後他又把他和經驗分開。觀察者、思想者、經驗者無別於所觀之物、思想和經驗的本身。這並不是一個口頭上的結論。如果是一個結論,它就會把這個結論及繼之而起的活動分開。當你看到了這個真相,界分就不存在了。這就是我們所要說的重點。觀察者和所觀之物之間的戰爭,就是心中的衝突。這才是最需要了解的事。只有在當下,我們才能回答我們的問題;只有在當下,我們才能超越時間和記憶的牢牆,因為只有在當下,思想才停止,只有當下,思想才不助長分歧。還有另一種思想是可以溝通、可以活動、可以工作的,它不會造成關係中的分歧。正道就是活在沒有觀察者的行動中。
問:思想到底奠基在哪裡或什麼東西之上?
克:它奠基在沒有觀察者的行動之上。了悟到這一點就是大愛。我們一旦瞭解觀者即所觀之物,這份了悟就產生了——而這就是冥想。
心的對話:關於自由的八次對談
衝突的真相
發問者:無論外在或內在都有許多事情令我矛盾。外在的衝突我可以解決,我現在想知道如何解決內心那些永無止境的衝突。我想解脫這所有的爭鬥,我到底該怎麼辦?有時候我認為衝突是無法避免的,我在生存競爭中看到大欺小,智力高的控制智力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