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加上全年風大雨少,不宜耕種,但漁產豐富。桃色珊瑚和澎湖文石算是島上最拿得出手的特產了。
船隊接近澎湖,遠遠的,馮虞便望見澎湖諸島礁岸上,隨處可見數十丈高構型奇特的管風琴狀玄武岩石柱鱗次櫛比直插入海,氣勢何其雄偉。船隊便在如此景緻間穿行,駛近本島灘岸,又是一番景緻。雪白的沙灘、清澈的海水、明淨的天空,鷗雀翻飛,海魚成群,好一派景緻!
看此情此景,馮虞不禁想起前生耳熟能詳的那首歌謠,“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坐在門前的矮牆上,一遍遍懷想。也是黃昏的沙灘上,有著腳印兩對半……”
馮虞正陶醉不能自已,猛然間肩頭上給人拍了一記,回頭一看,卻是楊風。“妹夫,好興致啊,哼哼什麼呢,怪好聽的。嘿嘿,說來還從不曾聽過你唱曲呢。”
馮虞撇了他一眼。“少說廢話,趕緊進港。”
楊風卻是不依不饒,“嘿嘿,依虞,妹夫。一路看文學網回頭教教我你方才哼的那個,是真好聽。不笑話你來,不行咱們回頭找一沒人地地方。”
馮虞聽著這氣,“我只在澎湖呆兩天。一天看工坊,一天點校你的兵,趕緊調船進港早些開工,扯這沒用的作甚。”
澎湖主島陸域面積約兩千頃,島上有舊時城寨官廳,據說其中有些石屋還是宋代遺物,現下這些營築自然盡為楊家所用。馮虞在島上看見一塊石碑,據碑文記載,南宋幹道七年四月,泉州知府汪大猷為保護在澎湖的漢人不受臺灣土著毗舍耶人所劫掠。派軍進駐澎湖,並造屋二百間。看來,至遲在南宋,澎湖已被收入中華版圖。
立於城寨上,馮虞四下遠眺,發現這澎湖島上竟無一棵大樹,便抓了楊風來問。楊風說道:“這澎湖氣候怪異,夏日還有些降水,平日裡卻是少雨多風。有島民算過。一年中三分之一的天數皆有暴風,尤其是十月到三月之間地冬春兩季,風力更猛。加上澎湖這地方地勢平坦,無遮無擋,土地又貧瘠,樹木壓根長不起來,能活下來的只有矮草灌木。你看城外那些田地,外頭都要築起一圈石牆,這可不是防賊。只為擋風。”
馮虞仔細觀看,果然是如此。方才一路進來時不覺得,還以為是住戶的院牆呢。再往城寨裡看,各處建築錯落,俱是以條石壘成。整座城寨佈局完全是軍營式樣。居中一座大院想來是往日巡檢司衙署。城南各處皆是民宅模樣,想來是戍軍居所。16K。手機站***.16k.***北面一處寬大的空場。當是校場所在。周邊還有些院落大屋,看著象是工坊、倉庫地格局。
楊風在一邊為馮虞一一指點。倒與馮虞所想相差無幾。“如今幾個工坊便設在城北校場周圍,那邊空地多,騰挪得開,又與庫房挨著,做事方便。如今咱們楊家手下馬步軍常駐澎湖受訓的有兩千三百餘人,月港倒只有兩百來號人,拿的是刀矛弓盾,不過是看家護院罷了。這邊這兩千多我親自督訓,日日不輟。先前帶回還有這次妹夫你帶來的火器全撥給他們了。此外還有上百大小海船數千水手在此屯駐。回頭你檢點一番,看看我帶隊練兵還有何不妥之處。”
馮虞點頭應允,目光卻依然在城寨四處掃視。“誒,阿風,我看這城寨中各處房屋俱是糯米混海蠣殼粘連條石築成。只有那幾間卻是雕樑畫棟,與大陸上府邸相似。那個莫非是往日守官府邸?”
“哦,那幾間啊。你可想錯了。那不是官員的宅子,都是廟!”
“啊!澎湖當日就那麼點住民守軍,怎麼還有這麼多廟宇?”
“沒辦法,人家信這個。不管是海上漁家的還是吃糧當兵的,都是腦袋別褲腰帶上的活計。有今日沒明日的,爹孃都指望不上,只能多燒幾炷香求老天爺保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