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見過範廣之後,藤原氏就安靜的跟只鵪鶉一樣。
華夏一直以來,對周邊邦國都是不錯的態度。
而倭國仗著華夏的優待,以及高層對於底層百姓的漠視,越發乖張,漸漸養成了恃寵而驕的毛病。
對於這種行為模式,文人不過是加深了對蠻夷無禮的刻板印象。
順著刻板印象,對倭國就更加輕視,卻自持身份,總是小懲大誡。
最後,胡元伐倭被一陣風給吹滅,從此之後,倭國自以為被神風護佑,更加肆無忌憚起來。
這就導致了倭國在洪武時期就敢直接殺害明使,直到鄭和渡海,按著天皇的頭,他們才自覺屈辱認錯。
可鄭和終究是閹人,就算他做得對,那麼文人也不會去承認,更會為了反對而反對。
所以,此番朝廷派人去舊港,沒有閹人,而是讓胡義和王偉,一文一武的組合,無形中便斬斷了潛在的反對聲音。
對於一個有公心,且手握技術的皇帝來說,並不需要家奴來掌控海軍,而新的五軍都督府改革,也減去了不少將領領兵會擁兵自重的危險。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把蛋糕做大的前提之上。
藤原佐所感受的,是民間一直普遍存在,對倭國的反感。
特別是沿海地區更甚。
沒人會去:()大明:殿下請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