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願意獻出自己的軟肋。 在聚落中聽說過,中原人會讀書,而草原讀書就是妄想。 孩子甚至不知道讀書什麼是東西,懵懵懂懂。 不曾接觸過的概念,很難在腦中形成具象化的形象。 所以,孩子也不知道該不該答應扎克。 一隻大手撫在天靈蓋上,孩子能感受到來自母親的溫暖。 “娘會跟你一起,好不好?” 女人扯出一抹微笑,十分親切。 孩子抬頭,看著女人,心中安定,道:“好。” 隔天,扎克就找到錦衣衛,說出了自己的決定。 讓人意外的是,錦衣衛很輕易的就答應了下來,並且還透過自己的人脈,為扎克的孩子辦理了入學手續。 “這是臨時戶籍,只能在大同用,為期一年。” 錦衣衛將一張紙攤在扎克的面前,其中的保人便是錦衣衛。 “謝謝。” 扎克接過紙,第一次有身份證明,那種感覺讓扎克情不自禁紅了眼。 “沒什麼。” 錦衣衛擺了擺手,目光不可察的在扎克上下看了一眼。 被帶來大同的人不少,像扎克這樣讓自己孩子入學院的,還是第一個。 知識能不能改變命運,錦衣衛不知道,但是,若是連官話都不會,那麼肯定在大明寸步難行。 不過,錦衣衛也不會因此對扎克刮目相看什麼的。 誰會成為河套的英雄,可不是光憑這點就行。 因為錦衣衛還要去進貨,剩下的時間,依舊是讓扎克自由活動。 臨時戶籍是通行證,但也是束縛,讓扎克在整個大同無處遁形,所以錦衣衛也不擔心扎克會跑。 刀箭鐵器的生意,並不會對普通商隊開放,在表面上,就是錦衣衛這個商隊,和大同的總兵有關係,有門路。 若是有人想要分一杯羹,錦衣衛也不介意來一個釣魚執法。 所謂的進貨,便是去錦衣衛的據點申領,這些都是要在戶部登記的。 而在外人看來,就是一個商人拿著牛羊透過中間商,自己得到鐵器,而軍隊得到肉食。 另一邊,扎克帶著孩子和妻子,站在一座院子前。 裡面傳出的讀書聲,能聽出來,有不少的孩子在裡面,顯得稚嫩的童聲中,摻雜著在扎克聽來有些變形夷語。 他看了自己的兒子一眼,拍拍孩子的後腦勺,示意孩子往前走。 院門是關著的,敲了門,不久,便看到開啟門的老人,看到扎克,問明來意便很熟練的引其去辦手續。 入學的孩子需要名字,但扎克的孩子沒有。 “我想給孩子取個漢名,可是我又不懂這些,能不能等他學會了,讓他自己取。” 扎克看著老人,問道。 “你是韃靼人?” 老人開口問了句,隨後繼續道:“總該要有個名字的。” 看著扎克糾結,老人也沒有強求,笑著安慰道:“你這樣的情況,學院裡有的是,就先叫他小扎克吧。” 有了老人的辦法,扎克眉眼都笑開了,站起身,微微彎腰,道:“謝謝。” 似乎,進入大同之後,他說謝謝的次數比自己的前半生都要多。 給小扎克登記好資料,老人才問道:“是要走讀還是寄宿,雖然這裡不需要學習上的錢,但是寄宿的活,還是要生活的錢。” 聞言,扎克看向自己的妻子,想了片刻,便回:“走讀吧。” 他自己在商隊並沒有收入,雖然有著僱傭關係,但是被劃分到了食宿上,也就沒工資了。 “好,等下可以先去領書籍,明早辰時來,下午申時歸。” 再和老人瞭解了一些注意事項後,扎克一家便被一個年輕人領著去參觀孩子學習。 都不需要分配,因為這裡只有一個班,不到二十人。 在這裡,只教三種語言,蒙古語、波斯語,還有漢語。 大明對外的通用外交語言並不是漢語,而是波斯語。 這算是木桶原理中的短板理論,並不是大明國力不強,而是外面識字率相對而言太低了。 面對文盲,若是想要溝通,要求不了對方學習自己的語言。 而大明周邊,除了北方和西域,東南地區,基本都是使用漢語。 要想將自己的文化傳播出去,就需要用到翻譯官,而蒙古語和波斯語就是很好的中介。 小扎克穿著破舊的皮衣,站在講臺邊上,顯得十分拘謹。 不過,並沒有人會去嘲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