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期,蘇聯贈送給中方一批新式“荒漠戰鬥服”,只是由於數量十分有限,從未正式進入部隊流通渠道配發。
其實這種特製的“荒漠戰鬥服”,也是蘇聯根據二戰時德軍的款式與面料改良而成,它通體採用淺黃色斜紋機織粗布,帶防水透氣夾層,具有較強的抗太陽能光譜熱量吸收效能,防油汙和防磨損性也很好。成衣經石磨漿洗加工後,軟化了面料的堅硬質地,提高了穿著的舒適性。
款式為側排扣,寬襟大幅翻領,後邊配有兜帽,具有一定的防風和防水效果,兩側配備四個對稱的戰術插袋,各處都體現了優異的效能和出色的設計理念。
相較而言,司馬灰等人從頭到腳的裝備,甚至經驗和技術,反倒都不如十幾年前的聯合考察隊,此時自然毫不遲疑,把能換的全給換了。
不過這次最為重要的一件東西,還是勝香鄰在艙中找到的“重磁力勘測表”,這種儀器很精密,與軍用羅盤差不多大小,可以直接探明地底空洞內磁場或鐵石蘊藏的情況,氣壓和深度也都能測量,有了它就不必再依賴“磁蛇”指引方位了。
眾人找到了補給艙裡的重要物資,心中踏實了許多,一直以來籠罩在心頭的絕望情緒,終於得到稍許緩解,也有信心和膽量繼續往深處走了。
司馬灰感覺到地底的氣壓越來越低,看了看懷錶,這一來二去,又耽擱了足有兩個鐘頭,收拾齊整之後,就準備帶著其餘三人動身出發。
沒想到這時又有變故出現,原來通訊班長劉江河,在空投下的補給艙內找到了“短波定位器”,可是關閉掉之後,他發現地底仍有持續的“短波訊號”存在,而且這段訊號十分古怪,因為通常的“定位短波”,按慣例都使用單節訊號,沒有具體內容,但從沙海深處傳來的短波,卻顯得有些蹊蹺。
司馬灰本就敢於冒險,現在又有了武器,更是氣粗膽壯,因此對劉江河所言不以為意:“既然補給艙裡配備了定位訊號裝置,聯合考察隊自然也會攜帶短波通訊器材,所以我估計這另一個訊號的來源,應該就是考察隊最後所處的位置,即使那些隊員全部遇難死亡了,聯絡訊號也會持續發射。不過測站與極淵之間存在厚重的雲霧,所以洞道里接收不到來自下面的訊號,咱們現在卻可以根據它進行定位,找到考察隊在極淵中遇難的地點。”
勝香鄰疑惑起來,她問劉江河:“你剛才說這段摩爾斯電碼有些古怪,到底是什麼意思?”
通訊班長劉江河解釋說,普通的定位訊號一般沒有具體內容,也就是“嘀”或“嗒”的任意一節,但來自地下深處的訊號,卻是由一組“摩爾斯電報碼”構成,它的內容簡單明確——“我是615,不要接近我”。
第六卷 時間匣子 第六話 二排左一
司馬灰聽通訊班長報告了“摩爾斯電碼”的內容,終於知道為什麼要說這段訊號顯得十分“古怪”了。
根據考古隊目前所掌握的情況,早在1953年的時候,蘇聯武裝力量第40獨立潛航支隊,有一艘柴油動力的Z級常規潛水艇,攜帶兩枚潛地火箭出航,由於領航儀器失靈,導致它在海中迷航失蹤,從此下落不明,該潛艇的戰術舷號為“615”。
不知當時蘇聯人得到了什麼情報,竟判斷這“Z…615潛艇”出現在了羅布泊荒漠地下,為了保守“潛地火箭”的機密,遂於中方達成協議,共同進行“羅布泊望遠鏡”計劃,將洞道挖掘至地下10000多米深的區域。
但經過大地電場透視探測,存在於“摩霍洛維奇不連續面”之間的空洞中,並沒有這艘蘇軍潛艇的蹤跡,卻意外發現了兩個神秘的鐵質物體。
於是在1958年,派遣了一支由22名成員組成的聯合考察隊,到地底執行實地勘測,同時也肩負著尋找“Z…615潛艇”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