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一概不知的腐儒。雜學頗豐不說,一個久經風霜有見人見事之能,而另一個則曾經親歷戰事,對兵事並非一無所知,由此二人去幫助陳文,想來應該是能夠有所裨益的。
確定了此事,二人便匆匆別過,國事艱難如斯,不得不拋開那些繁文縟節,總要先把韃子趕走,讓大明得以中興才是當前之要務,才是務實的做法。這是錢謙益在金華從陳文和孫鈺身上看到的最為讓他感到欣慰的事情,而“年輕了二十歲”的他自然也不能落在年輕人的後面。(未完待續。)
第三十五章 鯨吞
當那個前半生無恥、虛偽至極的老人正在用後半生的時間來悔改並竭盡全力的去彌補他曾經犯下的過錯的時候,陳文早已經從江山縣城的城下撤軍了。
進攻江山,為的乃是打破清軍在衢州西部的包圍圈,從而威脅到臨近的省份,將衢州的地理位置優勢發揮出來。
原本陳文計劃在進攻江山的過程中透過圍城打援的辦法打掉來援的九江綠營,進一步削弱清軍的實力;若是九江綠營不肯應戰,那麼就一口吞掉已經開始編練鴛鴦陣的督標營,拉大彼此之間的戰術差距。
可是當他真正開始進攻江山,卻發現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江山縣城東面臨水、西面臨山,方便攻城的只有南北兩面城牆。可若是用水營將一部分兵力運到城南實現兩面同時進攻的話,清軍完全可以以優勢兵力進攻較弱的分兵,而強大的本部則根本無法支援。
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同樣的道理,兩面同時進攻卻互不協同、互不援助,和前者一樣是危險至極的。除非擁有絕對的力量優勢,比如永曆四年清軍圍剿四明山時就是個例子,若非陳文先期將訊息送到王翊的手中,否則平日裡分駐各地,呈一盤散沙之勢的四明山各部明軍連利用內線作戰的優勢實現各個擊破的可能都不會擁有,唯有死路一條。
正因為如此,陳文在攻城是選擇的就是直接攻擊通往衢州的北城牆。奈何這座縣城裡呈長方形,自南到北長、自東到西短,而守城的督標營更是將絕大多數的兵力都集中在了北城牆,其他各城只留下必要的兵員。
城頭上是密密麻麻的督標營,但是陳文卻極度缺乏用以轟塌城牆的大口徑紅夷炮,使用傳統攻城手段的明軍效率極低。前兩天只是將城外的防禦設施進行了拔除和拆毀,使用火炮將雉堞打爛了一些,按道理來說,攻城戰勢必將會在第三天正式打響。可也就在這一天當明軍發起進攻的當口,城中升起了一道狼煙,九江綠營的旗號就恰恰在片刻之後出現在了明軍的側後。
江山縣以西的大片山區將其與常山縣分隔開來,可是這片山區卻並非那種無法透過大股軍隊的崇山峻嶺,其中有大片的平坦地段和山坳可供軍隊行軍和駐紮。陳文的探馬向那一片區域撒了出去,只是並不能深入,而發現九江綠營的也正是他們。
圍城打援,這是原定的計劃,可是當陳文率軍回師應戰九江綠營的時候,江山縣城卻又冒起了一股淡黃色的狼煙,九江綠營也隨之遠遠遁去,絲毫沒有與陳文交鋒的打算。
對此,陳文恍惚間總覺得有些眼熟,待他仔細一想,似乎他在安華鎮那邊也用過這種手法牽制清軍,只是由於那裡的清軍兵力優勢實在太大,守軍和負責牽制的部隊也更加依仗於稜堡的防禦能力,所以效果並不是很明顯罷了。事實上,雙方的戰術幾乎是一個老師傅教出的兩個徒弟那般,有所差異是在所難免的,但基本的手法上還是差別不大的。
一旦得到了這個結論,陳文突然變得無話可說了起來,連唾口大罵楊捷、張國勳二人無恥的**都提不起來分毫,誰讓他也是這麼教給尹鉞和林忠孝二人的呢。
攻城戰的第一天就這麼結束了,可是等到第二天,不只是楊捷和張國勳如法炮製,就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