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部分

匆忙的從這裡撤出。

人群背後,一座城門孤零零的立在那裡,周圍盡是些房屋樓閣,卻並未見到哪怕半面城牆的痕跡,顯得甚是詭異。由此。相較著“週一千三百三十五丈,高二丈二尺,闊一丈八尺”,為了抵禦倭寇而加築為石質城牆的東陽縣,這義烏縣城有城門而無城牆的現實倒也確實給不了清軍什麼堅守下去的信心。

隨著一聲令下。鼓手便敲起了戰鼓,而伴隨它的便是齊聲高呼的“虎”字。與此同時,佇列之中,那些隨行的南塘營老兵也整齊劃一的將各自的兵刃或是搭在肩上、或是持刀盾在手,總要拿出平日裡強軍的姿態;就連那些剛剛入營不久的新兵也抖擻精神,唯恐丟了明軍的臉面。

義烏縣城的東門叫做東陽門,取得乃是由此可直奔東陽之意。昨夜得知明軍已經在十餘里外紮營,團練兵便在鄉老們的指使下將縣城的滿清官吏通通關押了起來,等待明軍發落。而此時,能夠站在城門下迎接的幾乎全是這些團練兵家族內部的主事之人和縣城計程車紳。

遠處明軍正在列隊走來,金家的老族長在家中子弟的攙扶下伸長了脖子向那裡望去。只是年歲大了,視力也受到了些影響,直到明軍行到了二十餘米遠的距離時才徹底看清楚他們手中的兵刃。

“長牌一、藤牌一、狼筅二、長槍四、鏜鈀二、旗槍一、就連尖頭扁擔都有,竟然真的是鴛鴦陣,竟然真的是鴛鴦陣啊!”

老人遙望著這些依舊在前進計程車兵,早已埋藏在腦海深處的畫面逐漸的浮現於眼前。那是大明隆慶二年,戚繼光已經前往薊鎮戍守邊牆,在檢查過北方邊軍之後,便上書朝廷以曾經在其麾下的那支戚家軍北上戍邊。

那一年,也是這樣的一個正午,也是一群手持著這樣兵刃的明軍士卒,自義烏啟程北上。那時尚在年幼的金家老族長坐在其父的肩膀上,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一切,心中滿是對英雄的崇拜和嚮往,直至耄耋之年的今日都無法忘懷。

就在這時,明軍的第一通鼓結束了,當第二通鼓敲響時,一聲“虎”吼瞬間嚇呆了在場所有的人。可是未帶他們反應過來,片刻之後,眼前的這支明軍卻高唱起了得勝的凱歌。

“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

這是戚家軍得勝的《凱歌》,乃是當年戚家軍奉旨前往福建抗倭,在橫嶼首戰告捷後,正值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戚繼光在和將士們一同賞月時親口傳授的軍歌。而陳文在此之中,只是將“倭奴”改為了“建奴”,倒也與當前的形勢更加吻合。

老人痴痴的看著這一切,心中的激盪彷彿讓他回到了兒時,而當明軍唱起了這首稍作修改後的《凱歌》後,那份熟悉的旋律更是充滿了腦海的每一個角落,甚至裹挾著那些兒時的記憶自早已沙啞的口中噴湧而出。

“戚爺爺的兵回來了,真的殺回來了!”

餘音,響徹此間,久久未能散去。(未完待續。)

第四十四章 複製(上)

義烏縣的東陽門外,當熟悉的旋律響起之時,義烏縣前來迎接陳文的代表們登時陷入了呆若木雞的狀態,痴痴的看著眼前這支依舊保持著行進的明軍,鴉雀無聲。直到明軍行到了近前,突然間,一個蒼老的聲音突然響起,打破了此間的沉寂。

“戚爺爺的兵回來了,真的殺回來了!”

回望著聲音的始發點,一位老人在族中子弟的攙扶下依舊遙望著明軍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