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門無人聲,豺狼號且吠。煢煢對孤景,怛吒糜肝肺。
登高遠眺望,魂神忽飛逝。奄若壽命盡,旁人相寬大。
為復強視息,雖生何聊賴。託命於新人,竭心自勖勵。
流離成鄙賤,常恐復捐廢。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
悲憤詩(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門戶單。
身執略兮入西關。歷險阻兮之羗蠻。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東顧兮但悲嘆。
冥當寢兮不能安。飢當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眥不幹。薄志節兮念死難。
雖茍活兮無形顏。惟彼方兮遠陽精。
陰氣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塵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榮。人似獸兮食臭腥。
言兜離兮狀窈停。歲聿暮兮時邁徵。
夜悠長兮禁門扃。不能寢兮起屏營。
登胡殿兮臨廣庭。玄雲合兮翳月星。
北風厲兮肅泠泠。胡笳動兮邊馬鳴。
孤雁歸兮聲嚶嚶。樂人興兮彈琴箏。
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憤盈。
欲舒氣兮恐彼驚。含哀咽兮涕沾頸。
家既迎兮當歸寧。臨長路兮捐所生。
兒呼母兮啼失聲。我掩耳兮不忍聽。
追持我兮走煢煢。頓復起兮毀顏形。
還顧之兮破人情。心怛絕兮死復生。
編輯本段作品評價
《胡笳十八拍》是古樂府琴曲歌辭。
胡笳是漢代流行於塞北和西域的一種管樂器,其音悲涼,後代形制為木管三孔。為什麼“胡笳”又是“琴曲”呢?唐代詩人劉商在《胡笳曲序》中說:“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蘆葉為吹笳,奏哀怨之音,後董生以琴寫胡笳聲為十八拍。”此詩最後一拍也說:“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可知原為笳曲,後經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
蔡文姬與《胡笳十八拍》
“十八拍”,樂曲即十八樂章,在歌辭也就是十八段辭。第一拍中所謂“笳一會兮琴一拍”,當是指胡笳吹到一個段落響起合奏聲時,正好是琴曲的一個樂章。此詩的形式,兼有騷體(句中用“兮”字)與柏梁體(用七字句且每句押韻)的特徵,但並不純粹,或可稱之為準騷體與準柏梁體。全篇的結構可大別為開頭、中腹、結尾三部分。第一拍為開頭,總說時代動亂與個人所受的屈辱;中腹起自被擄西去的第二拍,止於放還東歸的第十七拍,歷時十二年,分為思鄉與念兒前後兩個時期;最後一拍為結尾,呼應篇首,結出怨情。
抒情主人公的經歷是獨特的,誠如詩中一再寫到的“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唯我薄命兮沒戎虜”(均見四拍)。然而透過其特殊遭遇所表現出來的鄉關之思與親子之情,又是富於時代的工同性並體現了民族精神的優良傳統的。在“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第一拍)的大動亂的時代裡,鄉情與親情是背井離鄉、拋妻別子的廣大百姓與士卒共有的感情。
從歷史的繼承性來說,作為一個弱女子,處身異國,在被納為妃子、生有二子、備受榮寵(第十一拍“胡人寵我兮有二子”)的情況下,矢志歸國,這與西漢時蘇武被匈奴流放到北海牧羊長達十九年而不改民族氣節的行為,表現雖異,心跡實同。王粲《登樓賦》說:“鍾儀幽而楚奏兮,莊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正是對這種處境不同而執著如一的“懷土”之情的較為全面的概括。
詩中的蔡琰,不僅眷戀著生養她的那片熱土,富於民族的感情,而且從她離開胡地時對兩個胡兒的難捨難分,痛失骨肉後的積想成夢、哀怨無窮看來,她又是一個具有豐富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