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看。
“不妥,毅如兄,拋開挑起內戰這個名聲擔不起。光是第二軍在淞滬一戰首創嚴重,但人員補充卻杯水車薪,戰力下降厲害不說,就是這士氣恐怕也不利於出兵。所以,目前情形一動不如一靜,先看看再說。”
楊效歐眸子裡閃過一絲失望,畢竟河南是吳孝良在輪船上許給他的一塊大餅,老蔣如果真派重兵干涉,恐怕此事難保無疾而終。
吳孝良發現了楊效歐的一樣,立刻明白是他誤會了,笑道:“河南志在必得,山東軍所圖還不止於此呢!只是,目前局勢不明,所以先暫時觀望,一旦有了明朗的趨勢絕不會手下留情。”他自覺口乾舌燥,端起桌上茶碗灌了通茶水,又接著說道:“而且,河南局勢當七分政治,三分軍事。兵不血刃最好了!”
楊效歐聽了吳孝良的解釋,立刻就發現是自己想岔了,正所謂關心則亂。但對奪取河南七分政治,三分軍事大不以為然。
“難不成伸手去向老蔣討這河南省主席來做?”
“為何不可?”
吳孝良笑意吟吟,楊效歐不禁疑惑了,老蔣又不是三歲小孩肯乖乖就範?更何況,他們剛把老蔣得罪的死死的!
……
南京,蔣正已經從初時的暴怒平息下來,他已經意識到吳孝良成功的撤離上海等於鳥脫牢籠,自己也就徹底失去了對山東軍的挾制,想再讓這些山東土豹子去當炮灰打**已經不可能。
不但將山東軍當炮灰不可能,吳孝良成功的返回濟南,還將給他帶來無窮的麻煩,河南的顧祝同已經一連發了數封電報回來。
“委座墨三一連幾封電報發過來,吳維剛回濟南就開始蠢蠢欲動,只怕他早就想一口吞了河南!”
淞滬對日作戰結束,何應欽立即恢復了昔日指點江山的架勢,國內軍閥他真沒放在眼裡,央軍奪取河南應是情理之。
“辭修的十一師看來又要動起來了,直接去安徽從其側翼威脅魯豫兩地,省得宵小們異動!”
蔣正點頭,他正準備將陳誠的十一師調到河南去威懾吳孝良,何應欽的建議正下懷,但國府剛剛結束大戰,實在不宜輕啟戰端,而被吳孝良搶了地盤斷了財路的可不止他一家,馮、閻、張哪個不想看山東笑話?亦或是伸手分一杯羹。
何應欽見蔣正遲遲不表態,有點著急,難道是委座還另有圖謀?不過,一旁的楊永泰倒是把蔣正的心思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何總參謀長勿憂,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委座當是已有成算了!”
何應欽恍然大悟,原大戰打了個虎頭蛇尾,最終讓吳孝良撿了便宜,其他幾家誰能樂意?他怎麼就忘了這一點呢?
楊永泰繼續搖頭晃腦的道:“現在說考慮者,是選擇誰來合作?”
“馮煥章性情反覆,見利忘義,況且又剛被央軍打了個灰頭土臉,閻百川奸狡如狐,與這兩人合作恐怕都如與虎謀皮一般。倒是北平的張漢卿衝動任性,又和那吳維多有摩擦,最合適不過”
蔣正一陣冷笑,“都不是善類,倭寇發起淞滬大戰之前,剛剛給張漢卿送了上千萬的款子,現在是時候收回點好處了!”
提起原大戰前南京國民政府送給張學良那三千萬元,蔣正就氣不打一處來。原本說定了東北軍入關參戰,可張學良剛佔了平津,小日本就在上海橫插一刀,最終原大戰不了了之,閻馮藉機罷兵,不但他消滅閻馮兩家的既定目標沒有達到,反而還白白的花了三千萬,如何能叫他甘心。
“委座英明,只要張漢卿那十萬東北軍往黃河北岸一擺,配合辭修的十一師於魯豫皖威懾,就是借吳維那小子三個膽子恐怕也不敢再打河南的主意了吧!”
楊永泰不失時機的送上一計馬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