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9部分

些。

好吧,不管是他還是娜塔莉,都才20出頭,娜塔莉沒有當過母親,他也沒目睹過這種極端事件,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很不容易了。

無論如何,這一個****讓觀眾們宣洩了在之前幾十分鐘裡積累起來的,卻因為節奏緩慢,起伏不足而無法宣洩的情緒。

雖然這裡是悲劇,但就像有人被抑鬱症困擾了許久之後,大笑或者大哭都能讓他放鬆,感情就像水壩,水滿之後就要得到釋放,不管用什麼手段。

不過這也造成在最後時分,英曼在終於見到艾達後,隨即和保安隊起了衝突,英曼最終死在艾達懷裡的結局到來時,感染力不足。

雖然歷盡千辛萬苦從戰場回到戀人身邊,卻很快死在她身邊的確是一件悲慘的時候,但和失去孩子的母親比起來,卻又沒法相比。

雖然如此,當真正的結局到來時,艾達帶著當時一發中彈後的女兒,和露比一家人艱難而愉快的生活下去後,那充滿希望的感覺,有了前面兩場悲劇做對比,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所以,當電影結束後,全場還是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當然,遺憾還是有的,如果將薩拉的孩子死亡放在中段的話,節奏無疑會更好一些,觀眾有了足夠的時間來接受一個悲劇後,第二個悲劇的到來也就會更震撼一點,而兩場悲劇也就更能烘托出主題。

而《華盛頓郵報》就是這麼看的:“明格拉的新作《冷山》依然保持著鮮明的個人特色,可以當做明信片的畫面,以及拖沓冗長的讓人想要昏昏欲睡的情節,好吧,至少前半截是這樣。

不過在後面,他大概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兩場悲劇讓整部電影劇烈起伏的同時,也顯得分外沉重,特別是單身母親薩拉因為孩子的死亡而自殺,具有的衝擊力是想象不到的。

儘管這沖淡了男主角之死所帶來的震撼,卻讓整部電影變得更有起伏,如果這個情節放在電影中段,效果可能更好。

無論如何,電影雖然有著不小的問題,但明格拉總算沒有讓查爾斯?弗雷澤的小說蒙塵。”

不過《綜藝》又是另一種看法:“明格拉野心勃勃的想要將《冷山》製作成一部鴻篇鉅製,不惜砸下重金遠赴歐洲取景,但這是一場失敗的嘗試,他並沒有好好反思在以前的作品中所暴露出來的缺點,而且還變本加厲的嫌疑。

是的,單從畫面來說,這依然是一部精美的電影,明格拉用細膩的手法,將光榮、責任、忠誠這些嚴肅抽象的主題依託在飛舞的彈片和人物生活化的對白中,一點點還原出動蕩不安的北美十九世紀風俗畫,人性中的醜惡和美好交替出現,在這畫卷上交織在一起。

然而,這或許是一部值得反覆品味的電影,但更適合在專門的藝術電影院中播放,而不是大張旗鼓的上映,過於的細膩只會讓人感到矯情和厭煩。

如果不是後半截稍微有所改變,薩拉在巨絕望中的自殺讓人心生同情,這部電影毫無疑問會徹底的讓人昏昏欲睡。”

說到底還是那句話,《冷山》的節奏過於緩慢,以至於各大媒體給的分都不高,五分制大多都在3分到4分之間,十分制的倒是有8分,但不是很多。

至於演員的評價,很多人都給了肖恩和瑞切爾高分,娜塔莉出場時間雖然短,不過因為薩拉的悲慘情節加分許多,她也的確演的很出色,所以評價也很高,只有妮可,被評為中規中矩。

“羅傑是正確的,肖恩在電影中完全看不出年齡,無論是他在銀幕中是憂鬱而擔心的注視自己的****,悲傷或痛苦的在戰壕裡掙扎,還是奮不顧身的想要回家,你都不會將他和23歲聯絡起來——確切的說,在拍攝時他才22歲。最典型的一幕莫過於,英曼和艾達相遇時,沒能認出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