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的旋律是如此的急驟,宛若夏天的暴雨,瞬息而至。
不少人還未反應過來,就被震得呆滯在原地。
“這是?”
“琵琶曲?”
“無言的演奏!”
“快聽!”
“……”
簾後,琵琶聲仿若豆大的雨點,迎面撲來。鏗鏘有力的節奏猶如扣人心絃的戰鼓,瞬間就將人帶入了一種緊張急促的氛圍中。
接著,激情昂揚的長音就好像震撼山谷的號角聲,將戰場那種戰馬奔騰、鼓角長鳴的畫面形象描繪了出來。讓幾乎每一個人眼前都浮現出一副人聲鼎沸、戰鼓滔天、軍炮齊鳴、鐵馬賓士的壯觀場面。
緊張。
刺激。
驚險。
動人心魄。
現場,舞臺上。
十一國的代表們、華夏這邊的代表們,從最開始的詫異漸漸變成了茫然,又變成了震驚,最後變成了一片目瞪口呆。
不知道多少人,此刻頭皮發麻。
這就是無言演奏的《十面埋伏》?
這就是無言的琵琶曲?
這真的是琵琶能夠演奏出來的音樂?
他們怔怔站在原地,就這樣一動不動看著簾子,聽著從簾子後面傳來的足以讓他們心神顛覆的音樂。
就連這些音樂名家反應都如此大,那臺下觀眾的表現就更不用說了。
幾乎所有的觀眾,感受著強勁有力音樂一波又一波的衝擊,一顆心已經完全沉入了一片金戈鐵馬的戰場中。
電視機前,無數的驚呼聲響起。
“天哪,這音樂。”
“太特麼的吊了吧?”
“奈何自己沒文化,只能臥槽走天下。”
“我不但已經跪著在聽了,都五體投地了。”
“心都隨著音樂在跳躍。”
“殺殺殺!我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了!”
“……”
無言的演奏變得越來越燃情,越來越鏗鏘有力。
如果說《十面埋伏》第一部份的第一小段可以稱之為“軍佇列營”的話,那第二小段則能喻為“吹打”。
很快,音樂就進入了第二小段。
琵琶用輪指演奏出了長音,模擬出了古代管樂器演奏的音調。
眾人眼前幻化出了一副古代行軍時笙管齊鳴的壯麗場面,刻畫出了紀律嚴明的軍隊浩浩蕩蕩、由遠及近、闊步前行的輝煌形象。恍惚中,一股磅礴的氣勢迎面撲來,威嚴、肅殺的氣息讓不少人心都窒息。
華夏這邊。
趙樹早已經完全不知所以。
這一刻他內心的震撼,甚至比剛才聽到王默演奏出《廣陵散》更強烈。
“這小子……這小子……”
他喃喃幾句,一時間不知道用什麼來描繪他的心情。
當軍佇列陣完畢。
那接下來就是“點將”、“排陣”、“走隊”。
琵琶的旋律也在時刻變化著。
從剛開始的輝煌壯闊,變成了節奏整齊緊緻、音調跳躍富於彈性,似乎將軍隊壯士戰鬥前高昂計程車氣完全展露了出來。軍隊的訓練有素、士兵步伐的矯健,全都在旋律中表現了出來,是如此的惟妙惟肖。
樂曲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推進,使得情緒的發展也在步步逼近,為過渡到激烈的戰場進行了充分的鋪墊。
舞臺上。
雙方的代表們早就聽呆了。
這種琵琶曲。
這種音樂。
這種意境。
即便是他們幾乎每一個人浸潤在音樂中數十年,都幾乎聞所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