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但採訪報道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代入自己的情感與情緒。
當他們得知一樁又一樁被隱瞞的醜聞,看到一個個瀕臨崩潰的個體,他們自己也不可避免的陷入暴躁和憤怒,但是又必須將自己始終限定在理性的框架,一步步追索和求證,這其中的痛苦和快慰,外界難以懂得。
這一次墨菲的鏡頭下,媒體和記者是一個職業人而不是聖徒,所以,驅動他們的除了正義感之外,還有一種叫做野心的東西,那種成就感的回報同樣是其他行業所無法體悟的。
冷靜剋制以及相對平淡的表達方面,才能把這種內部人士才能體察的、細微的情感闡述得很精確。
換一個角度去看,這是個壓抑但也鬥志十足的故事,成為了這個時代中的一曲媒體輓歌,雖然人們都知道媒體作為權力制衡者的必要,但誰也沒辦法改變當下媒體光環消散的現實。
新聞愈發娛樂化、快銷化,它很難再形成塊狀的力量,沒人知道,這個不可或缺的第四權力會以怎樣的方式迴歸它原本該在的位置。
甚至,墨菲覺得,也許不久的將來當沒有人再願意讀長於手機螢幕的文章的時候,觀眾或許連看題材嚴肅的電影的機率都會無限的變小。
當然,現今還能有多少媒體和記者像《聚焦》那樣?
恐怕這個行業當中最多的還是類似於當初的他和卡拉費斯那樣的無恥之徒吧?
比如墨菲自己就承認,他拍攝這部影片一點都不純正,目的性非常強烈,一是借用現在的形勢,二是彰顯他和他的電影的力量!
一個導演,哪怕是超級大導演,看似羸弱無力,只是娛樂他人的工具,但影響力之大,沒有任何人可以小覷!
這部電影的意義根本不在於要靠幾個鏡頭,一些非議,就扳倒整個天主教教會,且不說美國人還是多麼多麼信任、崇拜和追隨天主教教會,單說就算天主教教會壞到骨子裡去了,也沒有當年贖罪券與****來的可怕。
而且墨菲既不傻,腦子也沒有進水,根本不會有這種痴心妄想。
所以想要直指整個天主教教會的黑暗,十部像《聚焦》這樣的電影都遠遠不夠,但這部電影最厲害的就在於,它闡述了之前所有關於天主教醜聞的真正意義。
媒體上的報道不是虛假,更不是汙衊,甚至他們的報道只是冰山一角!
《聚焦》會將這一系列的報道無限放大,衝出北美的範圍,傳播到全世界去!
這一系列的動作和計劃,就像是墨菲曾經看過的那部《盜夢空間》裡一樣,想要人相信一件事,不是直白的告訴他對錯,去替判讀是非,也不是默默的暗示,而是要植入一個小小的觀點,讓它在人腦海裡面生根發芽,這就是所謂的“inception”,用太平洋對岸的話直譯過來即是“奠基”!
墨菲制定的這些計劃,加上二十世紀福克斯協助正在進行的行動,從某些方面來說,就是一個特殊的“奠基”!
有了這麼一顆用作“奠基”的種子,相信會有很多人天主教教徒或者牧師抱著孩子講故事時,第一反應不再會是上帝降福於我兒,而是趕緊抱走我的兒。
這樣必然會讓那位不斷攻擊他的馬爾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非常難堪,丟掉現在的位置也有可能,梵蒂岡教廷也要忙於四處撲火,未來很長時間恐怕都沒有精力過來找他的麻煩了。
當然全世界信徒還是會信教,天主教、基督教乃至整個上帝系統,依然會是全世界最大的信仰系統。
但這一個小小的“奠基”會讓全世界媒體一直跟進,而且從此以後,對天主教會重拾新教革命那時的那份懷疑。
這也是墨菲對拍攝《聚焦》這部影片最好的註腳。
它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保護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