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正式通車,唐煥的電子道路收費系統才被用上,起名為快易通。
不過,這仍然創下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子道路收費系統實用的紀錄
這種不停車收費系統的具體實現方法為:車輛以較低速度透過收費站時,放在該車擋風玻璃上的收發器,會對收費點的感應器發出訊號,從而無需接觸,系統便會記錄下車輛經過的日期、時間等等資料,完成一筆電子交易。
城門隧道的13個收費亭當中,8個為人工收費亭,餘下的5個屬於採用了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的自動繳費亭,收費會比標準資費5港元略微優惠一些。
大致估算下來,一輛普通轎車透過人工收費站的平均時間為14秒,若使用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繳費,則透過收費站的平均時間僅為3秒,即每車次可節約11秒的時間。
除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避免使用現金交易極易產生的找零麻煩之外,電子道路收費系統還迎合了首富先生一直大力倡導的環保理念。
因為根據專家的測試報告,如果所有車輛使用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繳費,平均每輛車透過電子道路收費系統車道,比透過人工收費車道的油耗節省量約為0。0314升/車次,碳氫化合物排放量降低約0。7克/車次,一氧化碳化合物排放量降低4。7克/車次,一氧化氮化合物排放量降低0。3克/車次。
不得不說,不斷增強的環保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港人對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的警惕之心。
從這些發展現狀中不難看出,在香江電子貨幣的應用上,唐煥的“八達通”和香江地鐵的“通用儲值票”,是決定性力量,前者“地盤”很大,後者具有“專營”的先天便利,規模略勝一籌。
不過,像陷入嚴重勞資糾紛,遲遲無法解決,進而服務質量明顯滑坡的中華巴士,這種仍然壟斷著大部分港島巴士專營權的保守分子,也不能因為其表現消極,便忽視它的作用,除非把那些專營資源,交給更願意進取的經營者,可這隻有港府能辦得到。
經過親自現身的最終推動,把絕大部分利益訴求妥協到各方都可以接受的那個平衡點,唐煥最後在新聞釋出會上宣佈,包括通用儲值票在內的多種電子貨幣系統,將與八達通統一到一個網路上,成為全球最成功的電子貨幣應用系統,為全世界做出了一個典範和參考物件。
當記者希望得到一個正式的答案,即經多年,終於一統天下的“八達通”,究竟能夠給普通民眾帶來什麼好處的時候,唐煥回答得非常簡潔,“方便這一點屬於老生常談,我就不做贅述了,只想強調一點,大家在我們這個網路上消費,會更能化零為整地得到積分形式的優惠反饋。舉個例子來講,你在超市、商場、餐廳、地鐵便利店等不同場所獲取到的消費積分,能夠加在一起,發揮更廣泛的作用。”
說到這裡,唐煥打趣道:“如果你站在參與商家的角度提問的話,那答案是更多的商機;如果你站在整個香江的角度提問的話,那答案是八達通進一步成功後,可以把這個經驗打包賣到國際上去,那可是每個單子至少要上億港元來算了。”
……
首富先生的雄心壯志,更準確地說,對香江的雄心壯志,可謂是溢於言表。擺手微笑的姿態,被各大媒體搬上頭版頭條後,幾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其中那份燦爛的陽光。
要知道,現在的香江是一種四散奔逃的趨勢,至今仍然沒走的那批人,無非就是留戀這裡好不容易經營下來的地位事實明擺著,精英們只要沒有被拒籤的原因,都可以找到一個新的安樂窩,但也降格為了普通的富家翁,失去了權貴的光環。
現在唐煥擺明了車馬,繼續投資香江,仍然看好這裡的前景,那些真正為香江前景擔憂的人們,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以滙豐遷冊為代表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