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懷安等人回到會稽前,李家針對山賊們,採取的方式是隻守不攻的保守手段。李家有私兵,能在李懷安回來前,勉強保護住州郡的普通百姓。
然他們一回來,戰略調整,李信主動請纓,要採取大開大合的豪放式打仗風格。
李懷安冷眼旁觀:他不相信他在長安一番話,就能讓李信醍醐灌頂突然醒悟,願意為李家出生入死奉獻一生。李信要是那麼好糊弄,三言兩語就能讓他感動地為你折腰,那李懷安也不用專門費勁地去長安救他性命了。回來會稽的路上,李信一路上都默默無言,不知在琢磨什麼。回到會稽後,忽然變得生龍活虎,積極地去操縱這場戰事……
少年恐有大謀。
然只要不損害李家利益,只要李家得到好處,李懷安倒要看看李信打算怎麼辦。
李信既要打,又要慢條斯理地打,不建議一次性殲滅敵人。
李家大部分人不認同,不能理解。李信便四處遊說,最後擺出了軍令狀,言一戰敗,則再不多言。李信背後又有李懷安的默許,李家當權的大人物們踟躕商量了一晚上後,點了頭。少年初出茅廬,一腔熱血,一味打壓只會適得其反。想要磨礪少年成長,他們這些長輩們,只能適當放權,讓郎君們去拼去闖。
經過長安一行,李曄與李信的關係拉近了很多。李信還是那副樣子,李曄卻有點兒佩服他這個膽大妄為的二哥了。少年郎君中,以李三郎李曄為首的一些郎君,在李信採取主動攻略時,他們站到了李信一方。也有不認同李信而站成另一派的郎君們,幸災樂禍地等著看李信失敗。
大家都想: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孩子,之前又沒有打過仗,對鄭山王這幫反賊們的攻打誇下海口,倒要看他如何收場。
李三郎想:雖然我也覺得二哥會輸……不過二哥似乎總是喜歡兵行險招,出人意料,放手一搏。他連殺了蠻族人、重傷程家後,都能活著從詔獄中出來,僅僅是帶了一身傷而已。二哥能從長安活著回來,現在這種仗,我倒覺得他也許能應對。
會稽之戰在少年的意氣風發中拉開陣勢,這是李信在李家建議威望的第一步。一敗則百敗,一贏則萬贏。
李信傷勢還沒有好,卻一臉凝重地自寫自畫。他要研究出一份戰略圖來,他腦中清晰鋪開一番攻略,然一到筆頭,胸中沒有幾點筆墨的少年,就忍不住想嘆氣了。朝廷禁止百姓畫輿圖,他們畫了圖後,等所有人看過後,就會自行燒毀。李信畫的圖大家看得懂,他的字缺胳膊少腿,沒有幾個人看得懂。
一白天的時間,李信苦口婆心、口乾舌燥地跟人解釋自己打算怎麼打這場仗,為什麼要採取這種方式。
李信摸著下巴,似笑非笑道,&ldo;……總之,我們也不能反擊得太猛,恐怕嚇著了他們。要把他們全都收拾了,就得徐徐圖之。&rdo;
鄭山王的部落中,有些李信的昔日同伴。而同時,鄭山王的兵隊,李信又很眼熱。他想要在李家眼皮下,把這些收到自己掌中,自然是要徐徐圖之了。畢竟一支龐大的反賊隊伍,李信驀然間想要收為己用,李家只會覺得他&ldo;狼子野心&rdo;。
李信沉思:我必須強大。
眾人眼角抽搐,望著他浩浩然如龍飛鳳舞一樣讓人看不懂的字跡,一起發著呆。
李三郎李曄掩面:……好不想承認這個目不識丁的少年郎君,居然是此戰的主力啊。
會稽在與囂張無比的鄭山王打仗,與夜夜笙歌的長安城對比鮮明。長安無戰事,舞陽翁主正準備再次離開這裡。
這一次,倒不是偷偷離去,而是跟隨二姊夫寧王一行人,去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