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付去唐朝《涅般經》四百卷,《菩薩經》三百六十卷,《虛空藏經》二十卷,《首楞嚴經》三十卷,《恩意經大集》四十卷,《決定經》四十卷,《寶藏經》二十卷,《華嚴經》八十一卷,《禮真如經》三十卷,《大般若經》六百卷,《金光明品經》五十卷,《未曾有經》五百五十卷,《維摩經》三十卷,《三論別經》四十二卷,《金剛經》一卷,《正法論經》二十卷,《佛本行經》一百一十六卷,《五龍經》二十卷,《菩薩戒經》六十卷,《大集經》三十卷,《摩竭經》一百四十卷,《法華經》十卷,《瑜伽經》三十卷,《寶常經》一百七十卷,《西天論經》三十卷,《僧祗經》一百一十卷,《佛國雜經》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論經》五十卷,《大智度經》九十卷,《寶威經》一百四十卷,《本閣經》五十六卷,《正律文經》十卷,《大孔雀經》十四卷,《維識論經》十卷,《具舍論經》十卷。在藏總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檢出五千零四十八卷,與東土聖僧傳留在唐。現俱收拾整頓於人馬馱擔之上,專等謝恩。”
唐三藏四眾拴了馬,歇了擔,一個個合掌躬身,朝上禮拜。如來對唐僧言曰:“此經功德,不可稱量,雖為我門之龜鑑,實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贍部洲,示與一切眾生,不可輕慢,非沐浴戒,不可開卷,寶之重之蓋此內有成仙了道之奧妙,有發明萬化之奇方也。”唐三藏叩頭謝恩,信受奉行,依然對佛祖遍禮三匝,承謹歸誠,領經而去。去到三山門,一一又謝了眾聖不題。
如來因打發唐僧去後,才散了傳經之會。旁又閃上觀世音菩薩合掌啟佛祖道:“弟子當年領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之人,今已成功,共計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還少八日,不合藏數。望我世尊,早賜聖僧回東轉西,須在八日之內,庶完藏數,準弟子繳還金旨。”如來大喜道:“所言甚當,準繳金旨。”即叫八大金剛吩咐道:“汝等快使神威,駕送聖僧回東,把真經傳留,即引聖僧西回,須在八日之內,以完一藏之數,勿得遲違。”金剛隨即趕上唐僧,叫道:“取經的,跟我來”唐僧等俱身輕體健,蕩蕩飄飄,隨著金剛,駕雲而起。這才是:見性明心參佛祖,功完行滿即飛昇。
卻說八金剛既送唐三藏回國不題。那三層門下,有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護教伽藍,走向觀音菩薩前啟道:“弟子等向蒙菩薩法旨,暗中保護聖僧,今日聖僧行滿,菩薩繳了佛祖金旨,我等望菩薩準繳法旨。”菩薩亦甚喜道:“準繳,準繳。”又問道:“那唐三藏四眾,一路上心行何如?”諸神道:“委實心虔志誠,料不能逃菩薩洞察。但只是唐三藏受過之苦,真不可言。他一路上歷過的災愆患難,弟子已謹記在此,這就是他災難的簿子。”菩薩從頭看了一遍。上寫著:蒙差揭諦皈依旨,謹記唐三藏難數清:金蟬遭貶第一難,
出胎幾殺第二難,滿月拋江第三難,尋親報冤第四難,
出城逢虎第五難,落坑折從第六難,雙叉嶺上第七難,
兩界山頭第八難,陡澗換馬第九難,夜被火燒第十難,
失卻袈裟十一難,收降豬八戒十二難,黃風怪阻十三難,
請求靈吉十四難,流沙難渡十五難,收得沙悟淨十六難,
四聖顯化十七難,五莊觀中十八難,難活人參十九難
貶退心猿二十難,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難,寶象國捎書二十二難,
金鑾殿變虎二十三難,平頂山逢魔二十四難,蓮花洞高懸二十五難,
烏雞國救主二十六難,被魔化身二十七難,號山逢怪二十八難,
風攝聖僧二十九難,心猿遭害三十難,請聖降妖三十一難,
黑河沉沒三十二難,搬運車遲三十三難,大賭輸贏三十四難,
祛道興僧三十五難,路逢大水三十六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