簷的廊橋,上面的每一片木頭都飽經滄桑。
暑假還沒有真正開始,橋上的揹包客就她一個,廊橋兩端的美人榻上坐著納涼的老人家。
有幾位老人的裝扮很有特色,她們穿著彝族服飾,頭巾和配飾繁複而有趣。
米櫟停下來,對焦到一位老人的側面拍了一張。
整個畫面的構圖非常棒,河水緩緩地流向遠方,橋在畫面的黃金分割處,老人又在橋的黃金分割線上。
光線也同樣完美,金色的斜陽,就像給老人古銅色的面板打了一層柔光。
更為難得的是,在米櫟拍照的時候,老人家就那麼靜靜地端坐著,一動不動,非常的配合,神情淡然而悠遠。
米櫟翻看著相片,暗自感嘆:古董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每一寸紋理都是時光的印記。眼前的老人家就活成了時光。
也只有這慢節奏的生活,才能孕育出這樣美的意境。
正陶醉著,一雙不知哪兒來的小爪子又拽上了米櫟的褲腿。
“姐姐,二十元。”小爪子手心朝上。
米櫟蹲下來,擰著眉頭問:“什麼二十元?”
“拍照啊,拍照收費二十。”
那口氣簡直太理所當然,同樣的話,他一天不知道要說多少回!
米櫟再看看他的歲數,至多不超過五歲。
她心情霎時複雜極了,張口欲辯解,又不知從何說起。
她明明可以有一堆義正言辭的說法:景區是免費的;照片保證不作為商業用途;拍照前沒有人提前告知……
可在對上小男孩純真的眼神之後,她愣是一句也說不出來。
米櫟嘆了口氣,從包裡掏出二十元錢,交到男孩的手裡。
小男孩拿到錢又跑回女孩身旁,大一些的女孩子正在橋頭擺攤賣著竹編的器皿,她回頭看到是米櫟,笑得露出了白牙:“姐姐,你會畫畫還會拍照啊?你剛才拍的是我的阿瑪(奶奶)。”
米櫟低頭看向她,有些笑不出來。
她站起來走到女孩身旁,問:“阿瑪每天都到橋上來給人拍照嗎?”
女孩羞澀地笑了笑說:“阿瑪她健忘了,每天都在橋上一坐一天,我們收攤的時候才帶她回家。”
“那你的阿塔(爸爸)和阿摩(媽媽)呢?”
“出去打工了嗦。”女孩說得很大聲。
米櫟的心揪緊了,她低頭翻了翻攤子上的竹器皿,隨手拿起一個問:“這些怎麼賣?”
“大的十五,小的十塊。買的多還可以給你便宜點。”女孩見米櫟想買,就殷勤地介紹,“你看這個可以用來裝畫筆,我們秦老師就拿它來裝油畫筆。”
米櫟點了點頭:“那好。我有很多畫筆,我挑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