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這一圈走完,嬴政的目光重新落在張嬰身上,似乎給了個調皮的小眼神,他到:“繼續下一份奏章吧。”
朝臣們立刻拱手道:“唯。”
張嬰:歎為觀止。
不愧是登基幾十年的陛下啊。
瞧瞧這一番話說的,先抑後揚,胡蘿蔔加大棒耍得活靈活現,群臣的情緒就好像坐著被仲父推來推去的鞦韆,起伏完全不受自身控制。
偏偏到了後半程,仲父先用自身為例子,採取“以彼之道還彼之身”方式,將打擊一步到位,令朝臣們齊聲認錯,最後仲父再緩和了態度,一個個扶起,令朝臣們面露感激。
張嬰默默地給仲父點了個贊。
他翻開之後的兩份奏章。
基本上都是類似漢代舉孝廉制度的一些變種和補充。
張嬰也沒太犀利挑刺,甚至在每一次挑刺前都說了一點優點,比如紙張普及之後,民間的人才會增加,舉薦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衝擊了貴族階級,是讀書人的晉升渠道。
而且他的槓精發言,也基於他看過的一些歷史例項。
比如張嬰提出,你們只對舉薦廉吏的人數有限制,對舉薦孝順的人沒有限制,這容易有一個問題。
若大秦郡縣長官為表達治下有方,每年舉薦很多有德行有孝心的小子入朝廷,這麼多人,必然會擠兌其他晉升渠道能吏的工作崗位,甚至引發官僚體系臃腫,行政效率低。
其二,若某位官員當了諸多地方的郡守,每年都
給朝廷舉薦自己的得意門生(),這會不會形成自己的小朝廷?若某一日朝中大部分人都是他的得意門生?()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是否能隨意糊弄陛下?
張嬰原本還打算說這樣舉薦,很容易造成新貴族門閥誕生。
但後來一想,秦始皇時期支撐整個國家運轉的官吏多是貴族出身。他們或許不認為這是一多大的事,最多是捍衛自己的階層利益,不讓下面的人被提拔。
……
張嬰叭叭叭說完,偏殿很安靜。
朝臣們似乎都在垂眉思索,沒有一人看向張嬰的方向。
扶蘇忽然輕笑一聲道:“阿嬰,你在造紙的時候,便預見到現在了嗎?”
“怎麼可能嘛,阿兄。”張嬰連連搖頭,“這就好像砍樹容易,種樹難。破壞城牆容易,修建城牆卻很麻煩。搞破壞,沒有太多技術含量。我現在說的這些話,我不信大秦沒人提出來過,只不過我集中說說而已。”
扶蘇卻微微眯了眯眼,並沒有透露出贊同的意思。
片刻後,臺上的嬴政忽然道:“嗯。看完四份奏章,你可有其他想法與建議?”
張嬰想了想,決定結合漢朝的太學,唐、宋的一些科考特色,隨便提了一兩句。
他笑了笑道:“大秦紙張普及之後,光從吏而師的話,不夠吧。可以在咸陽可以試試設定一太學,各地郡縣的官府也可多設些學室。
每隔三四年一次大考,考完之後先丟去太學好好學習一兩年,再外放各地做官。想要當九卿的人,必須有外放基層做官經驗。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粗淺的想法,比如公卷通榜之制,或者為了以示公平,只看科舉成績,考出來沒有犯大錯這皆可以做官……”
公卷通榜之制,是唐科舉的特色,唐朝因門第很強,考生多是門閥出身,所以很看重考生的平時成績。並且唐考後,科考成績只是一方面,還會考慮社會與民眾輿論,再來挑選可當官的人等。
只看科舉成績就是重文抑武的宋了。
……
若是剛穿越來的張嬰,他會在大秦拼命科舉制度,嫌棄舉薦制,嫌棄被21世紀大佬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