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原因何在?

首先,“巨片”和“小片”在科幻藝術規律方面有不同的價值。前面談過,科幻藝術的一個重要特色,在於透過人物和情節展示環境。而非象主流文學那樣,透過環境描寫來表現人物。也就是說,科幻的讀者和觀眾主要欣賞那個舞臺,而不是演員。在科幻電影中,巨片更能夠體現這類特色的,因為只有巨片才能全方位地展示一個與今時今處完全相異的世界。

在“小片的魅力”一節裡,筆者介紹了許多小成本科幻片。它們大多是在現實背景下展示一個幻想的故事。象《THX1138》和《殺人狂潮》那樣主要展示幻想環境的“科幻小片”不能說沒有,但成功極為困難。從經濟角度講,不用製作幻想環境,這也是科幻小片成本低廉的重要原因。

而在科幻影視的美學基礎中,筆者也用一節來分析,巨片更能體現環境特色。可以說,如果科幻影視裡沒有能夠展示未來環境的科幻巨片,那它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丟失了它的主要特色。

其次,“巨片”是中國電影業的阿波羅工程。“巨片”和“小片”一樣都要符合電影藝術的一般規律,但對於整個電影界的拉動作用無法相提並論。投入一個低成本電影的錢,基本可以視為純費用。而投入一個“巨片”的錢,相當一部分要購買裝置,或者搭制大型外景,實際上屬於固定資產投資。象《水世界》的人工外景,現在還作為旅遊專案產生著收益。這些裝置和人造外景,以後可以作為固定資產,投入更多的影片拍攝中。而服裝道具等物也可以存入庫房,提供給新的科幻片使用。

一部巨片製作過程中,從編導、演員、美工師、攝影師,直到發行、放映、甚至影視評論家,整個環節方方面面的人員所受到的磨練,更非小成本電影可比。甚至,許多新技術要在巨片拍攝中發明出來。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對於極少有“巨片”傳統的中國電影業來說,一部巨片的拍攝不亞於阿波羅工程對美國科技界的拉動作用。更何況,“阿波羅工程”是美國的形象工程,本身是純消費,而一部巨片是有回報可能的。

再次,“巨片”是國家軟實力的組成部分。1986年春天,筆者正讀高三。在緊張的高考複習中,同學們突然排隊去買票,觀看剛剛上演的美國科幻片《超人》。一時間,教室裡到處都是大家對這部電影的讚美聲,而話題的核心就是:美國太發達了!太先進了。儘管《超人》的特技水平在今天看來已經過時,但當時給予國人的震撼確實十分巨大。

快二十年過來了,筆者也知道了“軟實力”這個詞。好萊塢電影人未必是從“提高國家軟實力”的角度拍攝這些巨片,但它們確實在全世界宣傳了美國的發達,美國的高科技。並且給其它各國電影人帶來一種壓抑感,一種挫折感,一種似乎無法超越的距離感:你永遠達不到這個水平!總之,它們令人驚羨。

那麼,在銀幕上一顯中國科技之發達,建設之宏偉,是否算是軟實力的一種貢獻呢?要知道,單單是曼哈頓那一片樓,就在美國科幻片中出現了無數次。它們被外星人炸燬、被哥斯拉踩踏、被地震、洪水摧跨、被流星命中,或者,被超人和蜘蛛俠當成自己的舞臺。那座金門大橋,曾經在美國影片中被地震擊毀、被太陽幅射燒燬,邦德在那裡和狂人格鬥。儘管百分之九十幾的美國人不生活在那片樓裡,不生活在那座橋邊,但至少在科幻片中,美國電影人願意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最發達的部位。

雖然我也很認為,應該僅從藝術角度談張藝謀的某些電影。但畢竟它們向全世界普通觀眾展示著中國落後的一面。普通觀眾不是藝術評論家,他們不懂多少美學概念,只會直觀地從那類電影裡看到中國的落後、貧困、封閉和保守。

實際上,目前的中國雖然不是世界上科技研究水平最發達的國家